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 (第2/6页)
见月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直接就将农业税给废除了。
而想要工业化,就要发展工商业,要放开对人身的禁锢。
摊丁入亩,看似很激进,实则并不算特别新鲜。
黄河改道,朱元璋自己就能看到其中的好处。
虽然最后难逃人亡政息的命运,但也给世人打了个样。
百姓到达目的地之后,就要去当地衙门办理暂住证明。
但今天陈景恪却一反常态,对流动人员管理提出了种种细节上的建议。
所幸,最终的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
封藩的弊端他很清楚,可还是一意孤行这么去做了。
这么做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所以必须是有条件的松绑。
彻底放开限制,允许百姓自由流动,这是不现实的。
不想重演挨打的局面,就要主动去追求。
与其说是游说成功,不如说是朱元璋对他信重的体现。
朱元璋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长大后读书识字,学到的管理经验也全是这一类的。
想要说服他,不在于你的话正确与否,而在于他愿不愿意听你的。
最终还是只能在路引上做文章。
要么就是可以预见到好坏,要么就是能从前人那里借到一些经验。
他的内心,已经被这种思想占据,很难改变。
况且摊丁入亩的好处,也是可以预见到的。
为了说服朱元璋,他思考了许久才从历史的碎片信息里,梳理出两条线。
宝钞新政,是对宝钞制度的完善。
但商业联盟计划和放宽对百姓的限制,这没有什么先例可言,更和历史留下的经验背道而驰。
比如暂住证必须全部免费,如果收费就会有衙门四处抓人办理暂住证。
“别人只是从他们辖区路过,可能就要被抓住办理暂住证。”
“一个人出一趟门,可能就要被强制办理好几张暂住证。”
这种情况,在大城市最容易出现。
别问陈景恪是怎么知道的,那都是时代的眼泪。
但在朱元璋三人看来,这個方案陈景恪应该准备已久,否则不会考虑的这么细致。
陈景恪没有解释,完全没必要,这种误会对大家都好。
后面讨论雇工保障制度的时候,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之前朝廷出台过一个奴仆契约,虽然很简单只有十来条内容,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