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你的心真脏啊 (第2/6页)
见月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小子,奸诈。”
陈景恪却提出了反对:“没必要单独设立府一级机构,直接由都指挥使司管理县尉。”
然后县一级由县尉来负责此事。
如果让省直接管理县,会非常的不方便,省里的官员也忙不过来。
如此一来等级分明,管理方便。
“上一级的知府,乃至更上级的布政使,都没有权利指挥。”
“万一都指挥使司的命令,和本地衙门的命令相冲突怎么办?”
政府设立三级行政机关,是因为管的事儿太多。
“所以,最好不要设置府一级的机构,大不了多给都指挥使司配备几名官员。”
“多了府一级机构,反而会导致信息传递变得复杂繁琐,关键时刻是很致命的。”
如果全部交给军队管理,那就等于是给了军队插手民政的机会。
就这么点事儿,还要设置如此复杂的管理机构,太臃肿了。
然后陈景恪又提出了第二条建议:“采用双重管理方式,县尉接受上一级单位和本地行政主官的共同领导。”
预备役的基本单位是县级,由县尉负责,上一级单位是省都指挥使司。
严重浪费国家的人力资源和财力。
总的框架没变,只在部分地方做出了微调。
朱元璋疑惑了:“你不是说军队管理要求简单便捷吗,为何还要双重领导?”
可是预备役的任务很简单,就是组织百姓参加一下军训,顺便展开一下思想教育。
偶尔巡巡逻,协助维护治安。
如果布政使、知府无权命令县尉,他们想调动预备役,就必须通过县令去找县尉。
“如果知府和布政使也能指挥,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调动辖区的数万预备役,那就太恐怖了。”
很简单的道理,双重管理必然会出现‘听谁的’的争执。
还要考虑县尉会不会同意。
因为县尉完全可以借口‘请示都司’,搪塞过去。
总之,没有直接管理权想要调动预备役,过程会变得很复杂。
他们要是敢打预备役的主意,付出的成本会更加巨大,估计刚行动就被人举报了。
而且这么做还能有效防止军政勾结。
县尉在行政方面的上级,是本县的县令。
在军方的上一级是都指挥使司,这是个省级机构,地位和布政使相当。
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