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赈济,因而派往山阳的大多是老辣干练的官吏,如府知事余清扬,同知林永升,州同龚国烜、谢为林,教谕章家璘,县丞张为栋,训导言廷璜,典史吕时雨及从九品温南峰、黄由贤十人。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新科进士李毓昌。
李毓昌,字皋言,号荣轩,山东即墨人。出身贫寒,却自幼好学,以品学兼优闻名乡里。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到江苏候缺。到江苏赴任不久,李毓昌便赶上了江苏水灾,于是奉命以查赈委员的身份前往山阳县查赈。
这一年,李毓昌刚好三十六岁,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步入仕途。从奉委之初,他就决定要秉公办事,消除侵冒,做个廉明的“清官”。同行的十名官员中,自有人年纪比他小、学问比他差,但论到官场的潜规则,他却着实是个新手。一进入山阳境内,便能看到县内土地荒芜,农事凋敝,受灾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困苦。李毓昌不由得十分不安,愈发感到此行责任重大,恨不得长上翅膀,早日赶到山阳县衙了解放赈情况,而其他官员却无一例外地熟视无睹。
起初,李毓昌还频繁催促众人快行,但结果只招来众同行的白眼和冷言冷语。李毓昌的亲信长随李祥惯于见风使舵,立即向主人示意不要再说。不料李毓昌是个执拗的脾气,李祥反而由此招来了主人一顿呵斥。其他官员听到耳中,难免会觉得指桑骂槐了,更加觉得李毓昌不顺眼。幸好还是教谕(明清制度,府学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均为学官,负责教育生员)章家璘出面婉转劝解了几句,才没有令局面太过尴尬。但自此之后,除了章家璘外,其他人都与李毓昌主仆疏远了。
九月二十八日,一干人到达山阳县城。山阳知县王伸汉热情出迎,款待查赈委员一行。面对眼前堆积如山的鸡鸭鱼肉,李毓昌不由得想到了沿途看到的灾民,实在难以下咽。只是他刚一提及赈灾一事,王伸汉便巧妙地岔开了话题,其他官员也纷纷寒暄打岔,弄得李毓昌连个开口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时候,李毓昌突然留意到王伸汉身后有一双眼睛正盯着他看。那双眼睛,有一点审视,有一点警觉,有一点提防,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意味,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绝对不是什么善意的目光。一直到后来,李毓昌才知道,那个不断盯着他看的彪悍的随从,就是王伸汉的心腹长随包祥。
好不容易等到酒宴结束,李毓昌还要再提查赈一事,王伸汉一摆手,笑着说:“大人路途鞍马劳顿,此时夜色已深,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