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金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国向称诗国,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最光辉灿烂的部分,而唐诗又是其中最为通俗的一分子。
然而时至今日,即使是非常通俗的唐诗,也非一般社会公众所愿一顾者,更不必说不那么通俗的宋诗了。古今教育殊科导致今人对唐宋诗的典故、语辞不甚了了,固是原因之一,而其根本原因却在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距离古典精神渐行渐远。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被宣布进入了“现代社会”,现代性成了知识人鼓吹的终极理想。学者通人对于何谓现代社会,何谓现代性,当然有各式各样的解释,我的看法则是,所谓的现代社会,即是以科学主义及平民主义为基础的社会,所谓现代性,即是对古典精神的反动。
古典精神意味着重精神,轻物质;重传统,轻时俗;重精英,轻大众,而现代性恰恰要对这一切进行“除魅”。七百年的风流儒雅在现代社会里,科学成了唯一的宗教,古人对于人格内在完善的追求,对于道德伦理的崇尚,在今人的眼中,都成了难以理喻的行为。古人对于传统永远心存敬畏,而今人则代之以激烈的破坏,而且美其名曰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偶尔也会有披着古典外衣的艺术出现,比如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上海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然而这些只不过是一种更加浅俗无聊的时尚。在崇尚精英的古人看来,高古、浑成之美至高无上,而倡导大众品格的现当代文学,百分之九十五关注的都是些人性的猥琐。一句话,古典精神是向上的,而现代性则是向下的。
近年来,已对现代性生厌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这很正常。当现代性不能满足人性对于高贵和高雅的追求时,人们自然会呼唤古典的复归。坊间流传着各种版本的唐诗、宋诗,乃至明清诗的选本、注析本、鉴赏辞典,学者的高头讲章也是一本又一本地虚糜着纳税人的金钱,然而它们当中哪怕是比较好的著作,也无法回答下面的这些问题:何谓之诗?何谓之诗人?诗之优劣,该如何辨别?更不必说更多的作者己之昏昏,又如何能令人昭昭?
一般而言,对诗的欣赏有着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仅能感受到诗的音节铿锵、声韵流美,这是读诗的童蒙阶段。第二个层次,能稍知诗句文辞之美,会为一句两句警策的诗句而感动,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