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金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沙”则是作者忧心即将到来的远行。溯其源就不难发现,此联之意,正自老杜的“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两句化来。
有意思的是,苏辙后来出使辽国,苏轼赠诗《送子由使契丹》说:“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也用了“沙”“湖”二字。这两个字呈现辽宋两国的地理特征,一湖一沙之间,寄寓了前途茫茫的瓠落之思,以及诗人对国运兴衰的牵挂。
尾联说后会无期,只能寄雁传书以叙亲情。雁南征时已是秋季,也就是说,当你收到我的书信时,时光又无情地向前推移了。这两句把首联的“怆情”往深推进一层,与杜甫《赠卫八处士》末联“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异曲同工。
总体看来,《示长安君》一诗平易近人,无深僻典故,无百转千回之变化,但字句流转之间,又予人无限余响。
王安石的经学思想,多有惊骇怪异处,他的新经义颁行后,无法在学理或情感上服众。至于其他散论,也每有惊人句,有时亦令人难以根据情理寻绎,比如他讥诮司马迁的《史记》把作为布衣的孔子列入世家是自乱体例。这个观点,就被清人王鸣盛批评为不懂“贵贵尚爵”之义。王鸣盛的说法是对的,把孔子列入世家非但不是《史记》的弊病,反而体现出司马迁卓绝千古的眼光。
《礼记·大学》说:“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按照王安石“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治国思想,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聚敛之臣。他当权后,使宋室“强中央、弱地方”的痼疾加深,其青苗、保甲诸法,令国家府库充实,但民生愈加凋敝;更有甚者,所进用的多为刻急严苛、寡情少恩之徒,这深度恶化了北宋吏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熙宁新法的施行,不独是王安石一人推动的结果。朱熹认为:“新法之行,诸公实共谋之。”比如张载以及程颢,最初都参与了推行新法。宋朝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局面,双方“共定国是”是有宋一代不成文的“宪法”。因此,把新法施行全然归因于王安石一人,不属的论。
王安石的人格无可訾议,但北宋之崩溃又与其变法息息相关。月旦人物,固不能专事诋毁,但紧缩评判尺度,将有功于警戒后世。王安石遗祸国家,这点在后世史家中已有公论。近世求新求变之风盛行,对王安石的评价翻转过来了,大家都赞扬他勇于改革旧政,一时之间,他似乎成了一位良相。
如此宽容无度的做法,实在要不得。评价人物,贵能有一种严格、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