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金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王逢原就是王令,“逢原”是他的字。这是一位天才的诗人,他笔下为大家熟悉的诗句,有“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趐飞上山“,这两句略显粗鲁,但也颇符合他的性情,也与其诗的风格一以贯之。这个少年早时以《南山之田》一诗往谒王安石,王安石大赏之,此后便逢人说项,王令的名字,就因为王安石的揄扬而渐渐传扬开去。
但名流的赏识不一定能给当时的人带来实际的利益——这在今天来看似乎是有点不可思议的事情。这种事情在古代却有很多,例如清代的汪中,他的学问很好,骈文写得尤其精彩,得到了当时名流如杭世骏等人的赏识,但生活仍很潦倒,在其名作《经旧苑吊马守真文》的序中,有着“单家孤子,寸田尺宅,无以治生”的辛酸咏叹。王令的情况也是一样,他喜欢读书,以学问为志业,但不肯仕进,终其一生都很穷困。
王安石引王令为知己,还将自己的妻妹嫁给他。但天妒英才,王令二十八岁时就离开人世。王安石因此写了一些诗缅怀他,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句:“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可谓痛彻心扉,也足见两人相知之深。
这一首《思王逢原三首》(其二),亦是王安石悼念王令的名作。《礼记·檀弓》说:“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此诗句首的“蓬蒿”二字,典出于此。次句“冢上秋风又一吹”,劈头就给人一种萧索寂寞的感觉。
第二联带出一种骄傲之感,也把寂寞推深一层。《庄子》中有匠石运斤成风的典故,讲的是郢人和匠石那种相知于心的境界。这里相当于把自己与王令比作匠石和郢人的关系,而如今郢人不在了,自己纵有出神入化之本领,也无处使了。
王令是一个傲兀不羁之人。据说他曾在门口大书一诗:“纷纷闾巷士,看我复何为。来即令我烦,去即我不思。”单凭这二十个字,就足以得罪不少人。但这种孤清自高的气质,又是古代士人的可贵之处。
这种傲兀的性格,王安石不但有,还比王令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次韵和甫咏雪》中,王安石如是说: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