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金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被赵襄子擒获。赵襄子认为,这是一个义士,不能杀,将他放了。其后,豫让吞炭漆身以改变容貌与声音,再度行刺赵襄子,又被赵襄子擒获。赵襄子责备豫让:你不是曾经为范氏和中行氏做过事吗,他们被智伯灭了,你不替他们报仇,为何反而替智伯报仇?
豫让告诉赵襄子:“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赵襄子闻言,流泪叹息,但明确表示这次不会再放过他了。豫让请求赵襄子脱下衣服让他击刺几下,以图有面目到地下见智伯。赵襄子同意了。豫让拔剑刺了几下赵衣,然后伏剑自杀。赵国志士听闻此事,无不为之流涕。
和豫让一样,侯嬴、朱亥亦以国士之礼回报信陵君,这种风气盛行于战国。《礼记》说:“礼也者,报也。”受人礼遇,当思回报,这就是所谓的礼尚往来。关于侯嬴自杀的原因,后世论说纷纷,其实《史记》已经点出。信陵君出发救赵的时候,侯嬴说:“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以送公子。”信陵君此行可谓吉凶难料,作为深受公子礼遇的人,侯嬴认为自己应该与公子共赴艰危,然而自己老了,做不了事情,于是自杀以为报。“臣宜从,老不能”,这个“宜”字很重要。《中庸》:“义者,宜也。”一个人临事每自问“应该做什么”,这是尚义;如果总是问“做什么最有好处”,那是趋利。对于侯嬴来说,七十老翁何所求,求的不过是“礼义”二字而已。
朱子评价战国文章说,乱世之文有英伟气。这“英伟”二字,也可用来形容战国人物。侯嬴、朱亥、豫让等人的行为,后人不必尽然效仿,但在他们身上,无疑具有一种迥异于流俗的英伟气象,而支撑起这种气象的,则是守礼重义的精神。人说战国礼崩乐坏,其实那时崩坏的是制度,人心尚知礼义,如果一个时代以利为上,耻笑礼义,那才是彻底的礼崩乐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