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崔老道算命】
我在筒子楼有个老邻居叫崔大离,本名崔大利,取大吉大利的意思,因为此人太能吹牛,时间久了大伙都管他叫崔大离,但他对老天津卫的旧事,知道得特别多,说起来跟煎饼果子似的,全是一套一套的,其中有些东西还真不是胡吹。
咱举个例子来说,老天津卫有三宝三绝,三宝分别是“鼓楼、炮台、铃铛阁”,三绝是“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这里面顶有名的是狗不理包子,当然我是指以前那个年代,如今的包子咱就不提了。
我曾听崔大离讲过狗不理包子的故事,有不少都是书本上没有,快失传的内容,比如这狗不理包子为什么叫这名儿?按现在正式的说法创始人小名叫狗子,生意太忙顾不上理人,所以他开的包子铺被称为叫狗不理,这听着就让人糊涂,怎么个太忙顾不上理人,主顾来了不理不睬,买卖还怎么做?另外民间传说里这狗不理包子不仅好吃,吃了还能升官发财,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儿?
以前在老南市筒子楼对面,正好守着一家国营包子铺,一碗馄饨三两包子就能对付一顿饭,我经常到那里解决午饭,如果遇上崔大离也在吃包子喝馄饨,他肯定要把这包子铺贬得一文不值,然后就开始给我讲“狗不理包子”的掌故,气得在这家包子铺工作的几位阿姨,狂用白眼儿翻他。
我听崔大离说,天津包子铺太多了,不是每种包子都叫狗不理,旧时的狗不理包子真是与众不同,天津人有句话:“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其实这话都多余,不在褶儿上当然是在馅料上,可狗不理包子全是十八个褶儿,一个不多一个不少,里面的馅儿也讲究,人们评价它是“馅大油多,肥而不腻,清香可口”。
这三句评语来得十分不易,馅料最大的讲究在于搭配,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时令不同,搭配的比例都有变化,肉馅里的香油葱姜放多方少全有定量,不凭眼力,必须看秤下料,最关键的一点,那时候没有味精,用骨头汤鸡汤调味儿,这种包子吃起来自然不一样。
狗不理包子的祖师姓高名贵友,小名狗子,自打清朝光绪年间开始,摆摊儿卖包子,小买卖雇不起帮手,这摊子座上所有的活儿,全是他自己打点。高贵友这名字起得好,可本身只是个摆摊儿卖包子的,能有多高贵?再说常来的主顾们不知道大名,习惯“狗子狗子”的这么招呼他,后来狗子凭着真材实料手艺精湛,把生意做得越来越火,回头客也越来越多,来买包子的人都排长队。狗子实在忙不过来了,只好想了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