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脸庞莹白,似乎肌肤下有光华流转,晨曦之下清晰可见,脸上带着的喜气也清晰可见。
这一次,他可是大丰收,四个老僧,每人都有八九十年的修为,虽然没有全部收纳,也至十之八九。
依萧月生估计,无相四个老僧,每人的修为都不弱于天山童姥。
这般修为,若离开迦叶如来寺,去中原武林,必能搅起一番大风雨,为何偏偏不动弹?
他重新坐下,左手轻拍一块儿大山石,眼睛俯看山下,眼神迷离,心中思忖不停。
这般老怪物,安于西夏,不来中原闹事,宣扬迦叶如来寺的威名,并非他们佛法修为高深,没有争名好胜之心,而是有所顾忌。
如此说来,中原武林中,定也存在着这般古董级的怪物,修为深厚,武功精深,却隐世不出。
如少林寺的扫地僧,上一次去少林,没有见他,只是隐隐感觉到。
这样一个人物,不到万不得已,自己修为不至高深之境,他实在不想招惹,免得麻烦。
这一次,自己把无相四个老僧打败了,想必皇帝身边的四个老僧会亲自出手,找回颜面罢?
只要他们一离开,那刺杀西夏皇帝便容易许多。
……
他这次西夏之行,目的有二,一雪前耻,打败西夏皇帝身边的四个老僧,再就是刺杀西夏皇帝。
而刺杀西夏皇帝,却是首要目的,打败四个老僧,为了也是刺杀西夏皇帝。
这一阵子,西夏边境颇不安份,不停的劫掠大宋百姓。
上一次,算是西夏皇帝命大,这一次,无论如何要收了他的小命,令西夏内乱,给大宋一丝喘息之机。
大宋虽富足,但兵士太过孱弱,几次败仗之后,越打越没有信心,委实令人头疼。
自己虽不能上庙堂,不能领兵,却能帮忙,大宋的兵不强,自己没法子增强,却可削弱对手。
打败四个老僧,与刺杀西夏皇帝,孰轻孰重,他还分得清楚。
这次迦叶如来寺之行,他目的不是逼其封寺,而是为吸纳大涅盘掌的内力,然后纯化,改变自己内力,令其增添吞噬之力。
这是大涅盘掌力的绝妙处,若能如此,纯净内力更易,而且,那大涅盘掌的内力入体,再难伤到自己。
其中道理便如后世的疫苗原理一般。
而能将西夏皇帝身边四僧调开,最好不过,即使不能,也要闯进去,再试着刺杀一次。
第149章 耳光
他原本所想,负一瑶琴进入西夏王宫,后来一想,又舍弃此途,少林寺诸人,还有鸠摩智都晓得自己以气驭琴术。
一旦施展,天下闻名,自己的身份也难隐瞒。
刺杀西夏皇帝,必须隐藏身份,纵使武功天下无敌,也难抵得住西夏一国之力。
否则,即使不怕西夏报复,武功足以自保,也会被烦死,一辈子难得安宁。
……
他离开迦叶如来寺,朝灵州而去,施展浮光掠影之术,身法快如闪电,傍晚时分,便到了灵州城。
到了灵州城,他却没直接去西夏皇宫,而去了西夏一品堂。
西夏一品堂,傍晚时分,周围酒楼人声喧闹,一品堂内却安安静静,周围的灯笼高悬,照亮了整个一品堂。
一品堂的练功场上,仍有很多人在练功,他们虽入了一品堂,美人美酒,绫罗绸缎,唾手可得。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武功之上,没有过人的武功,一切都是烟云,终究要随风飘去。
而到了西夏一品堂,他们才发觉,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自己的武功还不够强。
于是,他们一有余暇时间,总是埋头在一品堂中,在练武场上苦练武功,周围的繁华仅是用来调节心情,消除长时间练功的郁气。
如今,天色刚黑下来,还没到吃饭时间,他们抓紧时间练功,夜色一升,心反而沉静,练功更有效果。
萧月生飘飘而至,如一片羽毛,自墙头翻过来,无声无息落到练武场中,却没有一个人发觉。
萧月生站在一棵老树下,忽然眉头一皱。
练武场上,正有二十几个人在练功,或有几个在切磋,吆喝声时而响起,声音震天响。
他们也不怕外面的人听到,如此响声,周围人已经习惯,灵州城内,西夏一品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萧月生皱眉,是因为发觉了一个熟人。
他又忽然笑了起来,拍了拍巴掌,一下一下,巴掌缓慢,透着从容与俯视,居高临下的气息随着声音弥漫。
吆喝阵阵的练武场上,他的巴掌声却格外的响亮,声音不大,偏偏压过了他们的震天吆喝声,极是奇异。
萧月生如今对音律极为精通,以气驭琴,化无相为有相,可看得一清二楚,这几道巴掌声,并非蕴着深厚内力,而是掌握了他们吆喝声的节奏,恰好击在节奏的脆弱处,故显响亮。
……
“什么人?!”在场二十几人猛的一静,收身、转头、回瞧,双眼熠熠闪光,如寒剑出鞘。
萧月生又拍了两下巴掌,劝轻笑了起来:“好功夫,果然不愧是西夏一品堂!”
“阁下何方神圣?!”他站在大树下,灯笼光恰好照不到,人们运足目力瞧去,仍觉朦胧一片,看不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