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的是,如何引导百姓在不放弃那些传统却产量低的作物的同时,科学合理的利用现有的土地,种植这种高产作物,同时还要保证土地肥力不被透支。
何殊虽是通过经商改善朝廷严重缺钱的困境,但她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所以过去多年里,她颁布各项鼓励措施,让人研究如何提高产量,改善现有的农具,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
在农具,如犁耙、水车等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堆肥方面,还基本限于草木灰与人畜粪便。
想到从海外带回的苜蓿草等优秀草种,已经培植到可以规模种植的地步。
何殊决定下一步开始挑几个地理与气候条件合适的区域进行试验,鼓励百姓种草发展养殖,养殖可以产生大量的粪便,可以用来肥地。
等到高产作物可以进行推广种植后,土豆的藤与叶虽有毒,也可以在煮熟后用来喂猪,还有玉米杆,也能用来喂养牛羊,届时可以达到一个基本的良性循环。
不过这只是她能想到一些,接下要如何具体实施,还需要积思广益,太子也是人,不可能做到事事亲为,她想不到的那些,当然需要更多的其他人努力钻研与完善。
这也是何殊求贤若渴,就差直接拿着大喇叭直接吆喝,朝廷要广纳天下英才的目的。
心中正在感慨朝廷缺人,最缺精于农工桑事,可以深入研究如何科学种植的读书人时,何殊的手一顿,脸上的神情也变得格外凝重。
看完那份内容非常实在,没有用任何华丽词藻修饰,就是平日里观察农作物的种植与生长,随手记录下的手札,何殊的心情十分好。
招来汪林,直接将那份手札的作者信息交给对方。
“汪大伴,着人拟旨,封伍少江为太子舍人,暂定七品,赏安家银,即日赴东宫就职。”
汪林恭敬的应下后,毫不耽误的直接去中书省传令,当然是以皇上的名义。
对于御书房中的两位,哪位说话更算话的事,身为皇上身边最为信重的秉笔大太监兼内侍大总管,汪林心里早就有数,但也只会烂在肚子里,不会在外闲说半个字。
汪林走后,正宁帝才好奇的问道,“到底是什么人,竟让皇儿如此欣赏?……一个秀才?有何特殊……看样子应该是个会种地的。”
能有机会被递到宫里的这些建言书,都已进行过初步确认与调查,以确保建言书中内容与作者,乃至建言书中提到的人与事,都能对得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