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没遮拦继打第二战,蔡子安南拳会北腿 (第4/5页)
太玄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摆荷叶腿,十二路鸳鸯巧连环。十二腿齐出,反守为攻,对手蔡子安不熟悉这腿法的路子,也挨了两脚,但是他凭借着硬桥硬马的功夫硬抗着提气,不过也被打得狗托,穆弘算是立刻拉回了平手。
穆弘一手拳法打得十分漂亮,这身下盘功夫也是了不得!腿法如风摆荷叶,莲花吐蕊。变拳为腿,在力量上更胜一筹,而且拉开距离更加灵活,叶泫能随机应变,不禁让人刮目相看。
“你们南拳,有我们北腿厉害吗!”
穆弘看着吃瘪的蔡子安,不由得嘲笑了起来。
此时蔡子安心说自己要是败了,恐怕就不但是救不了余化龙的问题了,他们南拳也会被冠以不如北腿的称号了。
南拳拳系的形成,也曾受到北方武功的影响。从公元4世纪起,中国境内由北而南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移民。第一次是在两晋之际,当时就有一部分北方人辗转迁移到福建。第二次是在唐末僖宗时期,由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兵5000人及大批眷属南迁至泉州、福州。
第三次是在两宋之际,南迁军民超过百万。以上三次移民,都是从河南出发。他们定居在南方的同时,也把比较成熟的北方武功带到了福建、广东一带。
现在的南拳拳术还较为落后,硬桥硬马,比较笨拙,扎马步不动如山,但是打起仗来不灵活,死板,南拳称其为稳马硬桥,它的步型、步法从外型而言,虽有高桩与矮桩、大架与小架之分,但都要求沉实稳固,做到高而不浮,低而不板。拳谚云:“练得硬桥硬马,方能稳扎稳打”。
而腿法稀少的情况下,他们的手法却无比丰富,南拳的手法有拳法、掌法、勾手鹤嘴手、爪法、指法、肘法和桥法等。尤其是爪法、指法和桥法是区别于其它拳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南拳通常在步型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完成若干次上肢动作,故有“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之说法,然后力发于腰,南拳的发劲,要通过腿、腰、背、肩以及全身的协调一致,贯穿顺达。发劲时讲求先蓄后发,先收后放,“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所以南拳的力量澎湃,穆弘和他硬碰手臂受不了,但是打腿法他们就跟不上了。
后来是明代中期,另一位武学大师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参加平倭战争,转战浙闽粤三省。戚家军曾在福建征战多年,并曾在福州、泉州等地驻防。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祖上六代都是军官。戚继光的武功当属于北少林一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