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的兔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面,若林威杀四千真虏就封爵,大明朝的武勋人人唾手可得,这是刨自己的根。”
他一开口,立刻吸引了三人的目光,丁绍轼就在顾秉谦身边,他突然拿过皇帝批示,“英国公还在禁宫吧?丁某去问个清楚,若让内阁下这道圣旨,林威必须对照李成梁功勋,休想凭借一次大捷让驸马都尉做勋贵,更别想勋贵外镇领兵。”
顾秉谦一把拦住他,一脸贱笑,“丁大人说的好,太子少保、少保、太保,三师三少三孤,林威必须一步步来,否则我们不用印,让后人头疼去,或者勋贵自己找一个敢用印的人来当阁臣。”
丁绍轼点点头,“这是当然!”
顾秉谦笑了,“这是朝政大事,内阁都去,否则我们都会被别人戳脊梁。”
黄立极和冯铨立刻附和,丁绍轼也不疑有他,四人一起出门,到乾清殿求见皇帝。
…………
注:
丁绍轼,史册边沿人物,但他不是小人物,估计很少有人关注过他,会是小说的重要人物,作者有必要浪费唾沫说说正史记录中让人迷惑的丁大人,以免后面看的迷糊。
他很特别、非常特别,浑身笼罩在历史迷雾中。
他的简历、立场、做事方式都非常‘有意思’,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底细的官员。
万历三十五年,丁绍轼四十三岁才中进士,当时浙党主政,一开始就备受青睐,授翰林院庶吉士。
这里不得不先提另一个人。
这时候的首辅,是史上辞职次数最多记录保持者,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谁?
是谁在16世纪就创造了这个记录?
答案是李廷机(估计很多人没听过)。
他遇到万历皇帝最懒的时期,首辅一年都见不到皇帝一次,朝廷完全变成了一个庙,中枢三千京官上上下下全是泥塑。
一般来说,三请三辞是‘做人’底线,李廷机五年时间内,上辞呈123份,最后也没辞掉。
估计他觉得这个数字不能再涨了,就此打住。
搞笑的事来了,竟然自己给自己下了一道公文,内阁首辅辞掉内阁首辅…拍拍屁股回家了。
朱明立国之初,朱元璋给官员定的俸禄太低,官员责任大,造成一个特殊现象,好多人撂挑子‘挂印而去’,人一多老朱大怒,但凡有人敢挂印‘不告而辞’,无论品阶高低,一律削籍下狱抄家,老子让你装逼。
从此朱明二百年,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