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1990·冬 ◇ (第4/8页)
金呆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口,露出双眼睛,打量起记忆里骤然塌缩的故乡。
石头哥操着口乡音,努力捋直舌头:“曾(城)里比我们仄(这)好吧?”
风呼哧冽过,青豆先没听清,反应过来急忙否认。
石头哥酒后感慨,称今朝这婚事办的太有排场了,昨日待媒的菜都没见过,问她厨子哪儿请的,他孩儿百日宴也想请。
这事儿都是二哥和妈弄的,青豆不知。石头哥又问,“新四(式)武/器哪里来的?”
他问的是四轮桑塔纳。青豆扮作一个不闻窗外事的傻子,又推在了二哥的本事上,“不晓得,都是二哥办的。”
“青松出息了,赠(挣)大钱咯!”石头背朝青豆,发出羡慕。他和青松当年还是一起逃课的同学,没想到一个逃去城里发家致富,一个逃进猪圈,养起猪来。
人家都说知青嫁人嫁出两截命运,怎么逃课的二流子,命也能差这么多。
驴车慢吞吞碾过冬罕的泥地,青豆看不清石头哥的表情,也清楚他并无恶意。但这句话在她读来,更是讽刺。
“一胎六十天内必须上环 二胎九十天内必须节扎”“新婚夫妇入洞房 计划生育不能忘”......
斑驳的标语划过眼帘,搅起青栀出生前血雨腥风的回忆。
程家村的标语该是好多年没更新了。这些句子,小南城七八年前就换掉了。
后半程驴子累了,驴腹作力,一路赶一路拉馒头大的粪驼子,还冒着热气儿。
青豆捂着鼻子,夹着篮子,难受得脚趾在鞋内一个劲儿地抠。石头酒后话多,青豆怕说错话,又熏得睁不开眼,可劲儿充楞,数着秒,算着分,总算捱到了南弁山。
-
“哥!——”
“哥!——”
之字形砖梯表面嶙峋,不规则铺就,上次她来走得很慢,今天日子好,心情好,一口气蹬上了山。
她气喘吁吁推门,程青柏甫坐下身,未合的窗户透入冷风。
她一眼看到了窗棱新糊的单薄纸张,着急上火:“寺里的香火钱呢?为什么都不换个玻璃窗?都什么年代了!”
程青柏含笑给她斟热茶。
这间房刚腾出来,搬来时蛛网连天,看不清本来。据说这间上次住人还是清朝,没置替新窗也不奇怪。院里一年添一回东西,下次统计要等开春。
他怕青豆记挂,说烧炉子不冷,又转移话题道:“今天热闹吗?”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