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楚王府的客人有点多,虽然不是所有收到请柬的人都来了,但是几百桌人还是有的。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也辛亏是王玄策的能力够强,又有上官仪帮忙,才让现场呈现一片井井有条的局面。
宴席的位置是有区分的,不是大家随意想坐哪里就哪里,这凭空给王玄策增加了不少麻烦。
“阿翁,今天这里人很多,孙儿一向是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为何今天您要带我来呢?”
在一个不好不坏的靠边位置上,一对祖孙安静的坐在那里,等待着开席。
周围很多人各自找到了相熟的,在那里交谈着,他们两安静的坐在那里,反倒是有点格格不入。
特别是那个小郎君,满脸的不乐意。
在家里看书多好啊,偏偏让自己出来参加宴席。
“怀英,你不是最爱那些算学书籍,还有那什么《逻辑论》,这些都是楚王殿下编纂的,你就不想见一见这些书的作者?”
说话的老者显然对自家的孙儿很是了解,三言两语之下就把他搞定了。
祖孙两就这么安静的做了小半个时辰,总算是开席了。
李宽夫妇亲自带着小玉米出来转了一圈,说了几句客套话,下人们就开始端上了一盘盘的山珍海味。
楚王府的美食是出了名的,今天不少人都是冲着美食而来。
而作为主人,李宽虽然不用每座都敬酒,但是前面几排主要的客人,还是要一一寒暄一下的。
虽然房玄龄、魏征这些当朝大佬没有过来,但是都有家中后辈作为代表。
再加上一些长安城里的勋贵世家,这么一番寒暄,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李宽也算是多多少少喝了不少酒,不过,当他去了一趟洗手间,回来的时候却是意外的发现边上的一张桌子上,坐着一个少年郎,居然拿着一本书在那里看起了书。
谁家的小郎君,这么好学?
今天,也不是没有人带家中子弟来出席,但是更多的都是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家子弟介绍给一些值得认识的人认识。
像是这样安静的坐在这里看书的,还真是少见。
“王爷,这是尚书左丞狄孝绪。”
王玄策看到李宽的眼神停留在一对祖孙身上,立马就附耳过去提醒了一句。
今天的客人这么多,说实在的,大部分李宽都不认识。
要不是有王玄策和来福在一旁提醒,指不定就闹出笑话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