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基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次——尼罗河战役和哥本哈根战役——是对靠岸下锚的舰队打赢的,第三次是特拉法尔加战役,战场离西班牙海岸只有25英里。大型帆船通常在靠岸边的地方作战,这与它们的耐久力没有关系。木制的军舰与桨船不同,可以装载够用好几个月的物资和淡水,所以,早在1502年,葡萄牙的舰只就绕过好望角,在印度西海岸击败了当地统治者的舰队。17世纪50年代,克伦威尔的海军元帅布莱克可以到英国没有基地的地中海打仗;到了下个世纪中叶,英国和法国在离本土6个月航行距离的印度东海岸的海域进行过激烈的海战。然而,尽管这些舰队远离了自己的基地,但它们作战的地方仍然都在沿岸海域。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个。一个原因是,天气不好不能进行帆船作战(一个例外是1759年11月在大西洋的基伯龙湾冒着飑进行的海战),而海岸边的波浪比公海上要小。另一个原因是,海战的目的主要是争夺从港口进入公海的航道、保护沿海岸航行的船只、防御侵略,而这些活动都集中在离海岸较近的地方。第三个原因是,全凭视觉联络的大型帆船在茫茫大海上很难互相找到。哪怕是一连串的大帆船列队而驶,它们彼此相隔也不能超过20英里;纳尔逊在1798年的尼罗河战役中发现,交战双方的舰队一不留神彼此就找不到了。1747年在距阿申特岛200英里处发生的第二次菲尼斯泰尔战役和1794年在离阿申特岛400英里的大西洋深处“光荣的六月一日”海战是两次罕见的真正深海作战,两次都是在英法两国之间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次海战中,法国舰队都有运输给养的船队随行,运输船多达130多余艘,浩浩荡荡,极易追踪,目标比起法国军舰自己航行来大多了。
后来,蒸汽取代风帆成为驱动船只的动力,可能有人会以为这下军舰可以不必再那么依靠陆地了,因为即使一丝风都没有,蒸汽舰船照样可以航行;帆船在狂风大作时必须收帆并关闭炮眼,蒸汽舰船却仍然是稳定的炮台。然而,矛盾的是,蒸汽船反而回到了桨船那种依赖后勤支持的状态,活动范围比起大型帆船来大大缩小。原因是,直到最近采用油燃料之前,蒸汽船使用的是燃料是煤,耗煤量非常之大。比如,1906年下水的“无畏号”战列舰煤舱里的储煤只够它以20节的速度航行5天,所以蒸汽船离不开岸上的煤库。海上霸主英国在大型帆船的时代就在世界各地建起了基地网,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