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克拉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来访者,目前所知的只有两个事实,就是它不寻常的轨道和大致的体积,而后者还是从雷达反射强度估计出来的。在天文望远镜中,拉玛还很暗,只有15等星的亮度——要观察它的外形现在还嫌太小。但随着它向太阳系腹地的插入,它将会一个月比一个月地变得更亮更大;在它永远消逝之前,各轨道观测站会收集到有关它的形状和大小的更精确的资料。有的是时间,也许过几年执行常规任务的宇宙飞船可以绕到足够近的地方为它摄下一些清晰的照片。一次实在的会合看来不大可能;要和一个以每小时10万千米的速度切割各行星轨道的物体相接触,能源的耗费是太大了。
日新月异的世界很快就把拉玛遗忘了,只有天文学者不然。他们的激动随着几个月的过去在不断增长,因为这个新的小行星向他们显示了越来越多的谜。
首先,是拉玛的亮度周期问题。这它干脆就没有。所有已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缓慢的亮度变化,以数小时为周期盈亏一次。这已经被确认两个多世纪了。这是由于它们的自转和以不规则的形状反射阳光所不可避免的。当它们沿着各自的轨道,从一端摇晃到另一端时,它们朝着太阳的反射表面不断改变,因而它们的亮度也相应地变化着。
拉玛却没有这种变化。要么它不自转?或者它是个完全对称体?而这两种解释看来都是不大可能的。
事情就这样搁下了几个月,因为一直没有空闲的大口径天文望远镜可以用于观察拉玛。为了探索深远的宇宙之谜,它们各自有着固定的任务。天文真是一种很花钱的玩意儿,一个大的设备每分钟很随便地会花掉你一千块钱。威廉·史坦顿博士要不是由于他所从事的更重要的项目临时出了故障,他也不可能抓住这个200米直径的反射天文望远镜,用了足足一分钟去观察拉玛。一个天文学家的坏运气往往反过来成为他的好兆头。
史坦顿在第二天之前并不知道他得到的是什么,直到从计算机获得数据处理的结果。甚至当最后显示屏像上报出了所有的一切,他也呆了好几分钟才领会了它们的意义。
阳光在拉玛表面所反射的强度原来并不是绝对一致的,其中有一个很小的变化,虽然很难被发现。这个变化非常有规律性,这就是说,如同其它小行星一样,拉玛也自转,所区别的只在于小行星们的每一“天”是数小时,而拉玛的则只有四分钟。
史坦顿进行了一些快速的计算,得出了难以相信的结果。这个小世界的自转在其赤道达到每小时一千千米以上。如果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