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升,你回来了(1 / 2)

过去的一个多月,李晓霞除了做香椿生意,每天空闲时候就开始缝制发圈。

没有热熔胶这些东西,李晓霞就用针线将所有发圈都缝得整齐密实,那个发圈用两根橡胶皮筋加固,保证她卖的发圈都质量过关。

香椿生意结束到现在,李晓霞已经缝了有一百多个发圈。

但是李晓霞不准备现在就卖,这种发圈样式好看,拿出去一定备受欢迎,但是学起来也简单,今天她卖了,明天就会出现同样卖的。

而且今天李母给了奖励,她还可以再多买一点材料,攒到五百多个时候再卖。

将李母给的钱藏好,李晓霞开始继续缝制发圈,现在剩的布头还有一半,皮筋也不多了,她下周就去一趟县城,再买些材料。

这天早上,李晓霞跟着家里人一同去了地头除草。这一个月李家人忙着卖香椿,地里的草除得不勤,新的一茬又长上来了,远看着绿汪汪一片。

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地里的草终于除完了。乘着淡淡月光,李晓霞扛着锄头,走在后头,缓缓地活动酸痛的胳膊。

“李晓霞?”快走到家门口的时候,李晓霞似乎听见有人喊他,就停下了脚步四处望了望。不过天色太暗,实在是看不清。

“姐,好像是有人找你?”李晓宁也听见了,他用手指了指家门口旁边那个黑色的一坨人影?

谁这么晚过来?

“李晓霞,我回来了。”阴影中的人慢慢走了出来,李晓霞一看,原来是林升。

林升回来了。

两个月前,林升说要去城里,大概一个多月回来。

结果两个月了,林升还没有回来,李晓霞就怀疑这小子是不是和其他人处对象去了。

有些担心被涮,上一周的时候,李晓霞让自家的弟弟李晓宁悄悄去林家看一下,林升回来了没有。

当天,李晓宁回来说,林升没在家。

难道是在外边出了什么事?

李晓霞心里正担心着。林升就来了。

看着在光下逐渐清晰的人影,李晓霞听到自己的心“砰砰”的跳动声,似乎有什么东西落了地。

哟,是一颗牵挂着的心。

李晓霞在心里默默狡辩,先成家后立业,夫妻双双把家还,可以可以。

“林升,你回来了。”李晓霞望着那个两个月没见的人,嗯,比之前黑了点。

“嗯,晓霞,我回来晚了。本来说好早早回来的,后面出了些状况,就回来晚了。”

林升给晓霞解释了回来晚的原因,这次他和三哥去省城,见了不少新东西。

林升觉得可以买一套磨面粉的机器,村里家家户户都要磨面,以后肯定不愁生意。

他三哥却觉得这样来钱太慢,机器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赚回来。三哥想买辆货车,听说货车司机一年就能回本。

两个人谁也说不过谁,家里的钱也没法同时既买机器,又买货车。两人就写了信给林父,询问林父的主意。

后来林父的信到了,同意先买货车,林升有些难过,却又觉得应该如此。

他三哥性格活泼好动,点子多,小时候其他孩子饿得只会哭的时候。他三哥就已经会掏鸟蛋,捉小鸟了,后来还被林母抓到一次到厨房偷吃。

初中毕业后,三哥就琢磨开始做起了药材生意。

因此,林父林母一直觉得,他三哥日后一定能成事。这次也是听他三个的,先买车。

而到了他这,生他的时候,林母已经30多岁了,在村里算是高龄产妇。

林家孩子多,也就不稀罕了,自打他生下来,林父林母也就是一般平常,没太多爱。

而林升自己,也是个沉默寡言,不爱说话的性子,在家里一直是透明人。

等他大点,上了学,又毕了业,林父林母才意识到孩子都长这么大了。不过他从小存在感低,也没什么喜好,正好家里豆腐的活计需要人干,他就自然接了手,这一干就是6年。

虽然没有什么过人的手艺,但从接手豆腐房的活计以来,林升每天认真干活,将豆腐房收拾的干干净净,豆腐也做得细腻白净,来买豆腐的人也多了。

可这毕竟是在前人的树下乘凉,即使豆腐做的好,林父林母仍然没觉得林升是个能成大器的。

去年他三哥结婚,林父林母也意识到,林升也要结婚了。

因着林家条件不错,相看的姑娘也不少,却一直没找到林升想找的,直到看见李晓霞。

林升第一次见李晓霞的时候,不是在她家里,而是有次跟着三哥在七里村收购药材的时候。

林升远远就看见那个女孩,背着一大筐比她还高的柴火,身边还牵着个小男孩,穿着深蓝色的粗布衣服,扎个麻花辫,嘴角挂着甜甜的笑。

后来林升来了好几次七里村,而那个姑娘,有时是在地里锄地,有时候是在割麦子,无论什么时候,她总是笑得甜美,一下子渗进林升的心里。

从媒人那里知道要和李晓霞相亲,林升就迫不及待想和她见面。

“晓霞,我这次回来应该不会再出去了。这两天你们家里有什么活,我过来帮忙,还有你需要什么买什么吗,我去买也行。”

林升决定之后一定好好表现,争取到李家人的认可,还有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