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史无前例的历史节点,江辉的大胆提议 (第4/6页)
南山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试点。
作为试点企业,在企业的经营发展当中的话语权增加了不少,对企业的发展肯定是很有好处的。
这些企业试点之后的情况也是比试点前好了很多。
最明显的就是江辉曾经去修过车的首钢了。
1979年3月,当时的首钢主要领导听到国企「扩权让利」改革试点的消息,就赶紧给首都市和冶金部领导写报告,主动请缨,争当改革试点企业。
这种完全符合改革精神的报告,自然立马得到了批准。
从此首钢开始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全员承包丶包死基数丶确保上缴丶超包全留,欠收自补。
首钢由此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承包制改革。
通过化整为零,责任到人,承包制最终落到首钢7万馀名员工的头上。
员工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抓生产,热火朝天的场景在首钢处处可见。
农业改革看小岗,工业改革看首钢。
首钢探索的「承包制」改革,成为当时华夏工业企业改革的一面旗帜。
率先冲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首钢的改革如同往一潭死水中扔进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
首钢主动试点的承包制,让国企释放出巨大活力,实现首钢发展史上的腾飞,使其成为全国工业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整个80年代,全国各地每年有上万人次来首钢参观学习。
改革前的首钢没有经营自主权。
一年要炼多少钢丶多少铁丶多少焦炭,全都得按照国家每年下达的生产计划来,种类和数量是安排好的,首钢只需要完成生产任务即可。
尽管首钢员工数万,当时的首钢经理,角色却如同组织生产的「车间主任」,手中的签字审批权,只有800元。
超过这个数,首钢就得向上级管理部门冶金部打报告请示。哪怕是企业要盖一个厕所,也需国家计划中有专项的资金。
企业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员工还能有啥积极性?
改革后就不一样了,包产到班组丶个人了,干多干少收入不一样。
大家的积极性自然不同。
如此好的机会,江辉自然不想首都汽车制造厂错过。
特别是这种企业放权的改革,对于自己今后的一些谋划很有好处。
所以江辉可以说是千方百计的想要推动厂里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