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容老夫细想一二。”
吴桂芳面色再没有了方才的从容,他此前已派人去南直隶各地探查过水情,自己也曾至淮河支流亲自勘查,开通草湾河并非他一个念头就定下的决议,而是他与左右师爷、河道官员综合了历年的治河之策推想出的。
但柳贺所说却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吴桂芳一时无法分辨。
“泽远有何见解,都说给老夫听一听。”吴桂芳道,“关于治河,你有何对策?眼下正是群策群力之时,你的见解,老夫也会及时禀报圣上。”
柳贺心想,吴桂芳禀报的人恐怕也不是圣上,而是坐着内阁首张椅子之人。
但治水之事关乎民生,不管柳贺对张居正是何看法,只要对方愿意治河,柳贺就算冒犯也会为治河之策出一番力。
……
柳贺先回到了同知衙署,治河并非小事,他很难在几个时辰内向吴桂芳表明自己的想法,眼下他拿起笔,磨好墨,细细写了起来。
一方面,柳贺以为,黄河之所以为害,是因为泥沙堆积的缘故,泥沙一旦淤积,河道必然不通畅,因而许多官员在治水时便想着先拓宽河道。
然而,拓宽河道之法更适合用来治水清的河,黄河水浊,若是将河道放宽,河水流速反而会因此放缓,泥沙会加速沉积,进而导致河床增高、黄河堤溃。(注1)
他是结合了潘季驯的建议、自己分析河图后的判断以及在徐州、邳州等地实际考察之后得出的经验。
不过柳贺并非专业的治河专家,他到河岸上后,会先听取沿河官员的建议,再听听当地的老河工和河岸边百姓的建议。
河道放宽导致溃堤之事,他便是听沛县、邳州的几位老人所说,这些人长年累月住在黄河边上,对黄河的了解要比柳贺这些官员强上太多,即便他们讲不清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但他们经验更丰富,反而能为治河提供有用的对策。
柳贺这几个月可不是白过的。
细思片刻,柳贺又写道,他并不赞同新开草湾河,重要的是对旧河进行疏浚,同时通过修堤将河道变窄,同时引入清水,加速黄河流动,同时加速对黄河泥沙的冲刷,这般作为更省人力。
“淮清河捉,淮弱河强……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注2)
桌上的烛光不知何时便暗淡了,柳贺重新点了一支烛,继续在纸上写着。
其实这些治水的方法他此前已经有了轮廓,但他并非专业人士,贸然向吴桂芳提出建议终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