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布作坊,不仅不需要担心其他作坊的竞争,还可以在竞争之中成为利润最好的棉布作坊。”
朱瞻墉这么一说,杨士奇的好奇心被提起来了。
不过,他继续追问,朱瞻墉也不给回答了。
这事,要保持一点神秘感啊。
“对了,王爷,我们的匠人汇报了一个事情,我觉得有必要引起重视。”
杨士奇见朱瞻墉没有要说的意思,最终也只能转移话题了。
“什么事情?”
“北京城里头,有几家铁器作坊购买了我们的蒸汽机之后,据说在我们的匠人帮忙安装完成之后,立马又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拆开来了。”
“甚至听说他们还在打听这些零件的售后件,都是从哪里购买。”
“我们的匠人在猜测,他们很可能在想办法模仿生产我们的蒸汽机。”
“这要是被他们那样子搞了,对我们的蒸汽机作坊来说,影响应该还是挺大的。”
自己抄袭别人,杨士奇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别人抄袭自己,就不能接受了。
得想办法看看怎么应对才行。
“有人想要模仿生产蒸汽机,这不是我们预料之中的事情吗?”
朱瞻墉不以为意的说道:“不说蒸汽机没有那么容易生产出来,就是生产出来之后,他们的规模没有我们的大,成本也是不可能有那么低的。”
“所以我倒是觉得不用特别的担心。”
“当然了,该收的专利费,一文钱都不能少。”
“一两银子也是肉啊。”
朱瞻墉觉得有必要把专利的概念竖起来。
但是他又不想因为专利的事情影响了蒸汽机的推广和普及。
所以象征性的收取一两银子的专利费的事情,就冒了出来。
这么一来,许多作坊应该不至于冒着被越王府针对的风险,故意去抄袭了。
“一两银子的专利费,会不会太低了?”
杨士奇觉得蒸汽机的量虽然在增加,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比较大的设备。
再怎么增加,数量也是相对有限的。
一两银子一台设备的专利费,看起来好像是不便宜,实际上根本收不到多少钱。
至少他觉得收钱收少了。
“就先这样子吧,重点是把大家缴纳专利费的习惯养起来。”
“然后把蒸汽机技术尽快的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