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大明第一盐场 (第3/3页)
南山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里下雨的次数也比较多,个别月份的产量会下降,这也是有的。”
杨士奇这个回答,虽然听起来有点谦虚的意思,但是意思却是非常明确。
我刚刚说的话没有错!
就是有这么多!
“爹,要不我们直接去看一看出盐的地方吧?”
朱瞻基这个提议,倒是颇为符合大家的想法。
对于盐巴到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听一听介绍,简单地看一看就行了。
但是出盐的地方,却是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的。
这里相当于是产品下线的地方呢。
“走吧,那就先去看一看吧!要是盐场的产量真的那么高,那我大明百姓可就有福气了,今后盐的价格有望进一步的下降。”
朱高炽整体来说还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太子。
能够让百姓吃到更便宜的盐巴,自然是他乐意看到的。
很快的,杨士奇就带着大家来到了最后的出盐区。
看到一担一担的盐巴被挑出来,众人都颇为震惊。
哪怕是刚刚杨士奇已经介绍过产量了。
但是口头上听到的数字跟亲眼看到的场景,显然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爹,瞻墉,这东莞盐场脱离于朝廷之外,单独生产出这么多的盐巴,这对于朝廷的盐业来说,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给大明边疆带来不稳定啊。”
朱瞻基突然说出一句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话出来。
我这产盐了,还能影响边疆稳定?
这是什么逻辑?
朱瞻墉正想着反驳,却是看到朱高炽接着说话了。
“瞻基的这个顾虑,还真是有几分道理。目前朝廷的盐业政策是比较特别的。那些商人将粮食运输到边疆,换取盐引,从而去盐场购买盐巴。如果不用那么麻烦就可以买到足够的盐巴,那么恐怕就没有几个商人愿意运输粮食去边疆了。”
朱瞻墉不了解大明的盐业政策,朱高炽还能不了解?
虽然东莞盐场带来的冲击肯定是有一个时间过程,但是朱瞻基的担心却是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