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两人攀谈了一会儿,言辞亲切。皇后一抬头看见欣妃身后的子虞穆雪,夸奖道:“南国不但巧匠过人,就是你身边的这些人,没有哪个宫能和你比。”欣妃柔柔一笑,正想客气几句。外面已有宫人来通报,延平郡王求见。
皇后看了欣妃一眼,道:“怎么如此不巧。”欣妃心知延平郡王是皇后的胞兄,亲疏一目了然,因此道:“娘娘与家人小聚,妾就不打扰了。”皇后拉住她的手,微笑说道:“照理该让他回避,你避什么。”说罢,让宫人们放下珠帘。
子虞那日只见过延平郡王的背影,光从声音判断出对方是个嚣张跋扈的人。谁知延平郡王走进殿内,看起来正是而立之年,身着常服,身形高大,气宇轩昂,让她颇觉得意外。
赵琛进殿时就发现有其他宫的宫女,再一看殿内情形,就知有另一宫的妃嫔在帘后,当下依次拜见。
皇后为他赐座,两兄妹聊了些家常,也许是顾忌欣妃在场,话题都不深,了了带过。不过虽是只言片语,也能看出皇后与兄长亲情深厚。
几日前皇帝还对后家频频赏赐,念及此,皇后又叮嘱兄长行事不可倨傲,莫要辜负皇恩等等。话题转了一圈,她才问到兄长家中之事:“去东明寺之前,还听你府中报信,说妾室有了喜讯,今日我这里这么多精巧的东西,你挑一两件回去,就当做我的心意。”
赵琛没有谢恩,反而面现踌躇。皇后挑起眉:“莫非还有什么事瞒着我?”赵琛道:“臣的妾室前日在内院不慎跌倒,孩子没了。”皇后吃了一惊,脸上腾地窜起怒色:“这是第几个了……你妻室久无所出,妾室的孩子却一个都保不住!”
“臣无福缘。娘娘生辰将近,故而不敢报与娘娘知道,怕冲撞了娘娘。”赵琛少见皇后发怒,忙请罪。皇后却冷哼道:“妻不贤,家有祸。”赵琛默不答话。
欣妃眼见皇后把话说僵了,女官们也不敢出声打岔,看来只有她来调停。她侧过脸对皇后说:“妾见识不多,可看郡王的面相,也绝不是福缘浅薄的人,且郡王正是好年纪,何愁子嗣问题。”
皇后也觉得刚才几句说重了,脸色一缓,道:“再看看吧。回去好好约束你的妻室。”赵琛点了点头,神色平淡,却好像不甚在意。
欣妃笑了笑,又道:“妾在东明寺得了一本经书,本来身体有点不适,可自从得经以来,倒比以前康泰多了,可见真有祈福的作用,今日借花献佛,就赠与郡王吧。”
皇后道:“怎么能拿你的心爱之物。”欣妃掩唇道:“东西虽好,也得放在需要它的人身旁。”
子虞听到这里,不知为何,心突地一沉。欣妃转过脸来,目光在子虞穆雪身上流转一圈,然后对穆雪说:“把经书给郡王。”
欣妃这段日子时常让宫女带着经书,有时念上一段,祈求平安,不想现在倒用上了。
子虞看了穆雪一眼,只见她面色霎时苍白了一下,捧着经书走出珠帘时身子微微有些僵硬。
赵琛也没有料到欣妃当场赐书,谢恩之后一抬头,便看见珠帘后走出一个人来,身姿娉婷。一直走到他的面前,捧上经书。经书的封皮是灰色的,衬地她的双手玉雪剔透。赵琛知道深宫内院不能随便探看,此刻却不禁抬眼看去。
这一眼更觉得惊艳。这宫女穿着雅致,微微垂着头,颈项优美。只因他迟迟没有接过书,她朝他看了一眼,眉目间仿佛盛入日光,光彩夺人。
永延郡王接过经书,又觉得书上还留着伊人的手温,沉吟不语。
欣妃在帘后对皇后说:“说起来,穆雪是我身边得力女官,曾冒犯过郡王,借此良机,也好谢罪。”皇后笑笑:“不过是小事。”
赵琛这才想起,几个月前在宫门附近瞧见一个宫女,他取笑两句,就引起口舌。原来,她的名字叫穆雪。
子虞知道穆雪心中不甘,可经此一件事后,她反倒沉寂了,井井有条地打理事物,这样的情形,像是一块大石扔进了湖中,扑通一声后却只有微微几道涟漪。子虞暗暗猜想——她一定有自己的谋算。
“就算有自己的打算也没有用,虽说这里是宫廷,人人都盼望着出人头地,可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个,做到后有好下场的又有几个。”绛萼在闲聊时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