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她打开盒子,不由“啊”地轻叹了一声:里面放着一团槐花,洁白如雪,花瓣如碎玉碾就。时已深秋,不知鲜嫩的花朵从哪里采摘,她捧起花朵,记忆里甘甜快乐的时光也断断续续地浮现出来,让她又是欣喜又是忧伤。

车驾突然毫无预兆地骤停,她一时不察,花脱手落在脚下。有侍婢站在车外禀报:“王妃娘娘,这里过不去了,要换道。”子虞蹙眉:“为什么?”侍婢道:“是右仆射晁家行纳征之礼,好多百姓争相观看驸马,把路给堵了。”子虞恍然:玉城公主年后即将完婚。“选在今日纳征?”她轻声问。侍婢耳尖竟然听见了,答道:“下月并无吉日,只有今天才能行礼。”言罢,她也自觉多嘴,不再多言。

车驾另外择道再行时,子虞捡起槐花——花朵已零落,再难拼凑。

终于在日落前赶到东明寺,已有接引僧人等候。

寺中早已得到宫中旨意,将子虞安排在后山别苑,那里独立成院,分为南北两阁,院前列茅亭,修竹,院中植杏。这里历来住的人不过是失宠避居的妃子,或是有难言苦衷的命妇修行所用之地。院落清净,装饰简朴。在王府众人看来,这个院落的布局近似宫殿,只是多年未整修,墙头斑驳晦暗,门庭朱漆失色,让人望之心叹。

僧人们已提前打扫了庭院阁室,侍婢们依然觉得不满,又里里外外重新打理了一遍。等收拾停当,院落的一角已挂起半圆月亮。寺中着人送来饭菜,并将寺中规矩一一详告。

等众人用完饭,都觉得疲倦,便早早安歇。

这夜月色如洗,从窗透入内室,满地生寒。子虞来时听人说山间风大,到了这一刻才深有体会,墙上疏影如舞,影影幢幢,却是院前修竹投进来的影子,枝干细叶都瞧得分明,倾耳细听,窗外风声竹声,混作一起,萧萧如泣。

子虞难以安睡,在满室月色竹影中辗转反侧,如此过了大半夜。正在她半醒半梦之中,耳边忽然传来铮铮两声乐调,似有人在夜里弹弄琵琶。她疑心自己听错了,可乐声飘过,曲调清丽婉转,不知是风声相和,还是随风所弹,格外曲折动听。她听了一段,渐渐心安,这才睡去。

第二日梳洗时,子虞问左右可曾听见琵琶声,众人皆说熟睡不知,唯有歆儿说夜里起身时听到两声。子虞心道果然不是梦,趁僧人来送饭时打听。僧人们讳莫如深,只说北苑住着一个哑妇,平日爱弄琵琶,再细追问其身份和居于此地的原因,僧人们却不肯再答。

子虞虽然好奇,却不愿触及寺院禁忌,那琵琶声夜夜不停,众人也就渐渐习惯了。

寺中生活清净单调,每日有精通佛法的高僧为子虞讲经,闲时听宫女颂经,或是赏文识字,转眼六七日就过了,过得竟是难得的安静祥和。

秋色渐深,山上风声凛冽,从四面旋来,宫女们为裙裾飘荡而烦恼,不知是谁想出的办法,将佩饰悬垂到膝部,压住裙角。众人为这种别出心裁的妆扮感到有趣,又将兴趣移向别处,寺院后面植被繁盛,正好取来斗花折草。在嬉戏玩乐中,宫人们也时不时远远眺望皇城,似乎暗自期盼什么。

子虞从读懂了他们的目光,却只能保持沉默。

这日山下来了一支队伍,车马皆悬黄,一看就知是宫中来的——原来是玉城公主循例婚前来寺中祈福。

子虞与玉城一向有种隔阂,听闻她来了,也不觉得如何高兴,只遣了秀蝉前去问候。

用完午饭后,子虞来到僻静的佛堂,往常都是由寺中高僧等候,今日却空无一人。秀蝉等宫女都露出忿忿之色,子虞心知其中的缘故,佯作不知,静静坐在佛堂等候。

过了片刻,有僧人慢慢走入佛堂,子虞侧着身子端坐,并没有发觉,直到他行礼:“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