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2 / 2)

明妃哂道:“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比对付宫女费事些。”

皇后没有应声,倚着锦团休憩。明妃已明白她不愿插手的意思,暗自思忖了半晌,怏怏告退。她早就猜到皇后自持身份不屑动手,今日来不过试探她的意思,既然皇后已经默许,后面的事就容易不过。

兰嫔也是新晋不久,如果被人压过一头,日后都要被宫人轻视,明妃这样想道,淡然笑了笑,就往春锦宫走去。

朝堂中果然乱成一团,大臣们曾经准备了规劝说辞,并且有自信:子虞的身份见不得光,要将她送去妙应寺容易不过。

事态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在他们还来不及提及,欣妃已经出面将她接入宫来。大臣们都心道不好。欣妃作为内宫妃嫔命妇,要想阻拦她也是不能。文武百官赶紧准备另一套说辞,想要阻止 子虞晋位。今日一早,宫中就传来了消息,皇帝亲封玉嫔。

这一来,朝臣们又晚了一步。

御史们愤愤不满:子虞本就出身不正,来自南国,兄长是降臣,又曾嫁为人妇,夫婿不是别人,是皇帝长子晋王,如今竟然要再谯帝王,此等荒谬之事发生在一人身上,让他们心头怵惕。 历史上不乏因女色误事的君王,如今的事不就暗合此兆。

于是大臣们以倪相为首,纷纷劝谏皇帝远离新晋的玉嫔。

朝堂中还从未如此整齐一致,皇帝大感头疼。

子虞认殷相为父早也朝野尽知,大臣们劝谏时,殷相便一言不发,仿佛事不关己。皇帝几次想结束朝会,都被拦了下来。他们引经论点,高谈阔论,无不暗指玉嫔出身不正,沦为天下笑柄,无意中就捎带了皇帝。

帝忍受了半日,耐心尽失,当发现大半个朝堂都跟随倪相一党的说辞,冷笑了一下,拂袖离去,留下群臣面面相觑。

朝堂上争吵不休,皇帝刚回到内宫,玉城公主求见。她的说法皇帝早已听过多遍,烦不胜烦,便说不见。谁知过了半日,宦官又来报,说玉城在宫外等了半日,滴水未进。秋日晒人,皇帝想了想,还是召她进殿。

玉城这次却不再提及玉嫔之事,饮水后笑着说要为父皇解忧。

皇帝知道她的秉性,自幼娇宠,不添忧已是万幸,可看她脸色真诚,不禁来了兴趣:“你往常出的主意,十个有九个让我头疼,嫁人之后倒懂事了许多,莫非是驸马教了你?”

玉城笑道:“驸马的性子父皇也清楚,要等他出什么主意,只怕头发都要愁白了。”

皇帝笑了笑:“这么说,你是自己有了主意,来解什么忧呢?”

“听说父皇受臣子非难,”玉城娇憨地微笑,一如她出嫁前的样子,“儿想了许久,要让朝臣闭嘴的方法。”

皇帝默默看着她,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晋王留在京中,所以朝臣们总是提及此事。人们的常性能有多久,只要晋王离京,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消淡……”玉城说着,抬头看向皇帝,却在他深沉平静的面容前徒然暗惊,后面的说辞偃旗息鼓。

皇帝道:“你要说的我已明白,下去吧。”

玉城起身要走,又有些不甘:“父皇……”

“玉城,”皇帝的神色有些疲惫,说道,“今天的话不要让别人知道,以后管住自己,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话,你应该好好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