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朝后直接来到步寿宫。
子虞头晕目眩,隐约看见床沿坐着的人影,伸手虚抓了一下,立刻被皇帝握在手中,他温柔地将她搂进怀中,身上甚至还穿着朝服。
“哪里难受?”他在她耳边轻轻问。
子虞重重吸了两口气,虚弱地说道:“头疼……像针扎。”
郑太医额上已沁出了汗,在皇帝审视的目光下写了两张医方,心中却并无把握。
宫女们熬了药汁,服侍子虞服下,皇帝一直陪伴到上灯时分才离开。
如此用药了两天,情况一直好好坏坏地反复着,皇帝不禁动了怒,又召了医术更精湛的褚太医。可即使换了太医换了药方,病情也依旧没有好转。
这日子虞醒来,头依旧是昏沉沉的,周身酸疼无力,外面有些嘈杂的声音,她听了一会儿,才分辨出那是屏风后皇帝在斥责太医的无能。听了几句,她敏感地察觉到太医的声音换了一个。于是轻轻在帐内招手,宫女立刻上前,将她扶起,把厚重的褥子垫在她的身后。
“是谁?”她轻声问。宫女道:“娘娘,是褚太医。”
子虞明显地怔忪了一下,“太医院有几个姓褚?”宫女为她这个问题笑了一下,“只有一个。”
正是徐氏提到的那个,子虞暗忖,事情进行得超乎寻常的顺利。
她静下心来倾听。
褚太医被皇帝一顿训斥,声音依然沉稳,“陛下明鉴,玉嫔娘娘的脉象驳杂混乱,时好时坏,病症顽固,与殷美人一致。若说是由吃食引起,臣细查过,两位娘娘并没有吃过同样的东西。若说是传染致病,下九宴时又不止两位娘娘,实在难以判断病因。”
“这么说,你们是无能为力了?”皇帝诘问。
站立在旁的郑太医吓得医生也不敢吭,只垂头不语。褚太医一脸为难,口唇翕动半晌,却没出声。皇帝见了,脸色肃沉,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你有话要说?”
“臣惶恐,不知该不该说。”褚太医道。
皇帝不耐道:“说。”
“娘娘此症,汤药不能及,针灸不能致,”他清晰的声音在殿中回荡,“也许并非是医术能治。”步寿宫内的宫女宦官都大吃一惊,暗暗瞥着这个大胆的太医。
皇帝皱起眉,不愿再和他兜圈子,“有话就直说。”
褚太医道:“臣在学医时,师傅曾说过,有一种情况,药石罔顾。娘娘是不是冲撞了什么秽物?”
殿中静如死水,宫人们甚至连呼吸都放轻了,却隐约有种力量胶这空气,分外凝重。
“臣猜想,有可能是厌胜之术。”他微微吐了口气,一字一句地说出准备了许久的话语。
厌胜之术,类属巫祝,一直都是难以企口的禁忌,历朝历代都为君王所不容,但是又未曾真正绝迹于后宫。当这个词再一次被提及时,在场的工人都意识到,一场宫廷的巨变已经近在眼前。
皇帝当时的神情,谁也不敢抬头去看。
事后,褚太医因为失言而罚了一年的俸禄,但并未免职,皇帝走时,甚至没有提起撤换太医。子虞觉得,也许他并没有那么生气。
步寿宫的女官在子虞不能理事的情况下,严令禁止将当日关于巫祝的猜测泄露出去。可是流言彷如清风,依然不胫而走,很快就充斥到皇宫的每一个角落。
没过两日,连欣妃也恹恹地生病了。
后宫内风声鹤唳,萧条冷瑟,连春日和煦的阳光也无法温暖半分。
近来后宫之事一直让皇帝烦心,到了二月底,东明寺主持奉旨入宫讲解佛法。皇帝开辟了云音殿作为佛堂,让众僧烧香诵经,以驱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