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踏月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爷等明星的糗事、绯闻、,无数影迷、歌迷以及广大群众也只关心他们的、绯闻,而很少去关注那些词曲作家的绯闻轶事。
比如乔宇、谷建芬、赵季平、陈晓光等人,他们的词曲明传于世,然而真正关注他们的人却极少,甚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比如刘炽作曲、乔宇作词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比如赵季平作曲,易茗作词的《好汉歌》……
很多歌曲都是知道歌者,知道原唱,却不知道原作者。
至于像某些小说中那般,成为签约歌者又不受公司约束,任何事情都能自己安排,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不被侵犯……
柳若涵必须得承认,依自己现在这无权无势无财无后台的无名小卒身份,还真没可能一下子做到那种地步。
再加上这个世界对于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等个人权益的保护程度,她并不害怕自己的作品被人抄袭冒认,即便有人兵行险招她也自信能替自己讨回公道,甚至让那人自食其果,那么成为词曲作家,结果无疑比成为签约歌者要好得多。
这般想着,柳若涵一面听着这个世界的经典歌曲,一面根据风格选择了差不多二十首歌,将歌名一一写在笺纸本上。
又听了如今这些华语歌坛中的新生力的歌曲以及歌唱风格,一面哼唱着那些耳熟能详的曲子,一面写下符合如今歌坛那些新生力量的声音与风格的曲子名字,又筛选了一些不是天香文娱旗下的歌者,打算先写出几首曲子作为投名状。
当然,通俗乐方面还好,主要是华夏风格的歌曲中,许多用典之处需要小心,很多典故这个世界上并未出现,这个世界也有不少典故与前世的类似、却并不完全相同,那么一旦写出来,引起怀疑却无法解释清楚,后果不堪设想。
毕竟信誉这东西,建立起来很难,毁掉却很快。
而且一旦信誉有损,要再弥补起来就难了,柳若涵不想一着不慎将所有的计划布局都毁于一旦。
当然,普通易懂的话即便这个世界并未出现,也可归结于词曲作者归纳得好,因此没有用典的话,倒也不必太过避讳。
比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据说是自唐朝诗人的某句诗而来,却并没有融入典故,因此也不算太出奇。
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句十分经典,出自明朝,她虽忘记了具体出处,却也知晓其中并未用典,也不必pass掉。
经过一番审核检查对照之后,柳若涵选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