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贝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强压下情绪后,才读出潜在的意思。
这时杨宪才明白刘基的部分想法,一方面他觉得刘基简直是个天大的傻瓜,一方面又敬佩他有如此的牺牲精神,愣怔片刻,说道:“那么先生究竟要怎么退。”
“我心里有数,你不用管。”
弄不清楚他要干什么,杨宪又开始着急,刚才思索问题时难得的冷静重新被抛到脑后。
要说退下去,无非是辞官和赐死,哪一种都不是能轻易办到的,更难的是提防淮西落井下石,而且刘基一旦退了,自己首当其冲成为靶子,李善长岂有那么好对付,浙东又哪是随便能提起来的。
见他在初秋的天气中出了一脑门的汗,刘基便知道他心里又在盘算:“希武,我虽然准备退下去了,但并不是死了,你不用担心浙东的人不帮你。”
杨宪道:“我只是还没有准备好。”
刘基道:“你看看这个。”
说着他从袖子里递过去一本文书,杨宪恭敬接了,展开来读,读了一会儿,惊喜道:“这是中书李彬的罪状弹劾。”
“李彬是李善长的心腹,处理好了可谓是一记重击。”杨宪道,“只是这个事恐怕不是太子能处理的,闹到圣上那里怎么办?”
“就是要闹到圣上那里去。”
杨宪恍然大悟。
李彬没做中书省都事之前,在各地有一些任职的记录,这次御史台发动全力与淮西较劲,那些大老粗的将领们平时本就不加掩饰,又有通婚的习惯,一连就是一串,找出来许多证据。
御史们通通响应朱元璋的号召,用通政司这条新路子送了文书来。
正本上交,副本是要留下存底的,不出两个时辰,应天府的高官全知道了李彬犯的错,也全知道了刘基要对付李彬。
本来热热闹闹的李府门前,突然就空了,大批打探消息的探子开始往回撤,风平浪静的时候他们有多跳,这时候就有多谨慎。
陈氏察觉到家门口的变化,第一个赶回卧房对躺在床上的李善长道:“外面的人走了。”
李善长道:“都走了?”
“都走了。”陈氏道,“我看是有事发生了,老爷,你要不要起来看看?”
李善长翻了个身:“我病着呢,我不去。”
陈氏便去扒他的被子,像是抖落一只黏在叶片上的毛虫:“老爷,你这两天睡得够多了,光吃就吃了好几只鸡鸭,不起来看,也该起来转两圈,不然就成了废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