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不留活口 (第2/3页)
铜雀宫的赤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是这原因。故而对于蔗糖一事,嬴高认为其对尚工坊来说更是易如反掌,蔗糖天生便于炼制。
一旦蔗糖之工艺完善,即可着手研究白糖及红糖。不出一月,咸阳县的蔗糖必将风行天下。同时借孔雀与剑南商会长久开辟的贸易网,日入斗金仅是迟早之事。拥有今世记忆的他,敛财轻而易举。
更何况,坐拥当代顶尖匠师,加之独特身世。只需一纸命令,便有无数人为研究竭尽全力,将他心中的构想逐一变为现实。
基于此,嬴高早已部署周全,不惜重资建立三川书院,大秦中枢大学,乃至各地郡学、县学与蒙学。
“仿孝公求贤?”此刻,秦政略有愣怔,对于儿子隔三岔五之举不明就里,颇为惊讶,不禁紧锁双眉:“详述其因,求贤为哪般?需何等人才?”
“儿臣欲求具备一门技艺,以及各行各业之人,不论儒家之道家炼丹派,还是墨家学者,待遇到位,俸禄不低于县令,杰出者可达郡守之职,两千石薪资!”
心中计谋暗转,嬴高寄希望于秦国中央学院以及各类学宫,毕竟在道教先人的研究中炼制出丹药,他就是要这种研究精神。加以推动,研究必会更上一层楼。 免得误入歧途!
此等念头涌现,他渴望招募世间异人。此乃他面向秦政寻求圣喻的原因。 不图千秋伟业者,不足以谋一时之安。
中央大学已近建成后期,这时必须筹备充足的管理层与师儒,唯其如此,方能在竣工之际顺利启用。
“还望父王赐予恩许!”
此项要求略显离奇,令秦政困惑,思索片刻,他还是决定询问。此事令嬴高如此看重,必非凡俗之策,影响深远。
何况,秦政权柄欲望极强。在咸阳城内不闻尚好,知晓内情,必会追寻根源。
“寻常求贤皆为治国安邦的巨擘,为何你要寻找百业能人,这类人才在秦国并不少,尚工坊更是不乏其人,何必舍近求远呢?”
嬴高微笑解释,说:“父王,尚工坊乃秦之重地,而非孩儿独占。它存之本意,只为提升三军武器装备。”
“儿臣自知其中有英才辈出,然不能轻易调动。况且,六国之中多有被忽视的奇才,借求贤之令集英便可!”
“在壮我国威的同时,弱六国之实,此等好事,为何不做?”
......
虽说嬴高的解释言之凿凿,思路清晰,令人信服。然而秦政并非常人,他是始皇帝,千古一帝,即便如此仍有别样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