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妈急急地探起身子使劲拽住女儿的胳膊,说:“孩子,你不用出去,他自己的事让他自己解决吧!”对于这门婚事,张妈的心里很内疚,以为实在是对不起自己的女儿,但有时也觉得都怪老鬼死的早,如果能够多活几天,能有这些事情吗?大闺女霹雳阿妞没准就在县里或者省里当什么头头脑脑呢!也怪自己的女儿不走运气,怎么就突然失踪一年多呢?回来的时候,闭门不语,就像脱胎换骨的模样,问起往事是多话不说。怪自己没有本事呀!不过现在老鬼的愿望实现了一半,如果云华再生个儿子就比较圆满了,都是大闺女的劳苦功高,却嫁个二球派的丈夫,大概是命。
圣洁一屁股坐在坑边,叹了口气说:“可……”
“对这种人,你不能心慈手软,你越娇生惯养他,他越感觉自己是天上的黑老娃(方言,乌鸦),落在草尖上就不知高低。”张妈不急了,耐心地劝女儿。
(我们那儿的习俗:闺女生小孩的时候,必须得亲生母亲去伺候。圣洁生下娃娃后,叫了好几个人去叫自己的妈妈。张妈实在是不想过来,他知道,自己去了鸟布不可洗,屎不能擦,干添一堆一堆的老麻烦。但圣洁不让,一天到头哭哭啼啼,泪如泉涌。第三个人叫,张妈才到。)张妈看女儿呆坐在坑边,又说:“是妈不好呀,我……”刚开了个我字张妈就心抖如麻,热泪哗哗。
圣洁听见妈妈的半句话,心似刀绞,情如烟花,多年的喜怒哀乐如火山爆发,一开无挡。
圣洁的喜怒哀乐,村里人都清清楚楚地记在心里----用村里一个老农的话来说:圣洁是一个好媳妇,谁家孩子有疑难的数学题,去问她。圣洁都是耐心的指教,循环地讲解,每一个要点,每一种思路她都要讲明,讲清。特别是对孩子们的作文,如有去问的,她更是不厌其烦,从题目的理解,到开头的下笔,中间的叙述,过度的按排,结未主题的升华,她讲的娓娓动听,深入浅出。由此一来,大的,小的,一传二,二传四,每到礼拜的时候,小家里能坐十多个人。
王不理不高兴了,有时嚷嚷嚷:“咱们家即不是托儿所,也不是养老院,钱不赚一分,利不得一寸,图得个瞎子点灯----见红红。”
每到这个时候,圣洁总是说:“孩子们信任我,把一颗赤诚的心放在我的心里,放在我的热血里。我看她们都是小草,是幼嫩的小草。小草需要人的呵护,需要心的勾通。我找到了自己的所爱,我找到了心潮的澎湃。当我离开可爱的校园,当我痛苦地面对人生的无奈。我没有哭。可现在你要我放弃一双双多么真挚,多么活泼可爱的眼睛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虽然她们不是我请来的,我也未收一分钱,但她们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也使我发现了我价值的所在。当一双双小手来家门的时候,跑到田野里,给咱们的小兔割来嫩绿的青草,给咱们的小鸡捉来蚂蚱的蹦跳,那一刻我激动的热泪盈眶,泪水哗哗又似唱歌欢笑。我离不开她们,除非无人蹬门,我以前也教过书,就让我再当回老师。”圣洁说到这儿,看一眼远远的天空。
“我说不过你,我是三百年的枣树--大老粗一个,你别误了家务,正事就行。”
圣洁一听,抓起笤箸……
王不理一看势头不妙,拔腿就跑,嘴里嚷嚷:“你打不到我,我是快乐的鸡拨毛(一毛不拔的简语,王不理言。说到王不理一毛不拔的言语,有个小插曲:有一天,王不理手气真兴,赢了有几十块钱,掏烟,烟盒空空荡荡。叫一小孩:“狗子,给我买包烟去。”
狗子伸出手。
王不理给了七毛,狗子不走。王不理急了眼,“一盒金尊烟正好七毛,你还要什么?”
“理财费。”狗子咬字清楚地说。
“真特奶奶的屁事,买包烟还要什么理财费,买回来给。你。去吧!”王不理盯住旋转的舌儿快语说。
“现比现,不搭欠。回来你就不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