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支持我科举吗? (第2/3页)
坐酌泠泠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了两人下首。
“什么事?”老夫人问道。
许熙就把科举考试的事说了,道:“我没敢答应崔夫子,先回来问过您二位。”
“你是说,你四书五经考了第一?”老夫人惊喜地问道。
许熙点点头:“崔夫子是这么说的,不过还没在班上宣布。”
“那就没错了。”老夫人道。
因为北宁是京城所属县,地理位置优越,再加上那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京城许多豪门世家在北宁有庄子田地。绥平侯府以前也有那里的田地的,后来国公爷生病,府里又出了大大小小的事,这才把那里的庄子给卖了。
当年今上登基,把北宁赏给尚德公主作封地,听说在皇室里还引起了一阵风波。可见这个地方多么令人垂涎。
也因着这个地理优势,加上尚德长公主的声望和地位,北宁县女子书院请京里有名望的老师就十分便利,师资力量比许多省府的女子书院还要雄厚。许多豪门勋贵出身又满腹经纶的夫人,只要不被家务事所束缚,在政治和私人关系上跟尚德长公主没有龃龉的,都愿意接受北宁女子书院的聘请。
不光是她们,便是进士出身的年老官员也是如此。
因为许熙在北宁女子书院念书的缘故,老夫人特地派人了解过这个书院。她知道里面的崔夫人、章夫人、陈夫人、萧夫人等等,可都是豪门大户的夫人。
这种身份地位的人,自然不会拿科举的事来跟许熙开玩笑。
想到这里,老夫人看向大夫人,笑道:“没想到咱们侯府,竟然出了一个读书种子。”
原来的国公爷是个武将。只是因为赵元勋身体不好,老夫人又压着庶子,这一辈才没人去军中效力任职。
小这一辈最大的赵靖立也才刚满十四岁,只在家中跟着武师傅们习武,准备大些再去军中谋个职。至于战场,因为各房的子嗣不丰,儿子也就都一两个,自然是舍不得让他们去的。
武将不上战场,前途也就那样,最多不过是弄个虚职混日子罢了。
老夫人和大夫人也不是没想过要让孩子去考科举,但赵靖立要袭爵,赵靖泰又是个坐不住的熊孩子,把请来的老师都气走了好几个,哪里指望得了?
至于二房和三房的孩子,他们既没表现特别优秀的读书天赋,老夫人和大夫人也不希望他们比大房更有出息。因此赵元良和赵元坤不提,她们也乐得装糊涂。
两代人都是文不成武不就,侯府的衰败可以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