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梁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赵鉴的气色变了几变,忽然又恢复了正常,他的脸上,竟也露出了同样的笑容“郭勋,你是在激我,你想逼我杀掉你,让那些勋贵忍无可忍?你觉得,就以勋贵之胆识,即使你真的死了,他们会做什么?”
“说不好,总要试过才知道,有人做事,总好过没人做事,你说呢?”
赵鉴拍了拍掌“既然郭千岁已经决定了,我们就成全他,来人,准备!”
几条人影,如幽灵般,出现在赵鉴身后。
内阁,杨廷和满面哀荣的从内宫出来时,身边已经聚拢起一批大臣,有一些人甚至小声的问着,是不是家里该准备白布,预备着给天子带孝。太医院那边,准备方子不少人都看了,全都是些治不好人,也治不死人的药,将来万岁驾崩,大臣验方时,太医不会承担责任,但是指望这药救人纯粹是妄想。
就像当初左顺门之后,大臣们都倒向嘉靖天子一样,当天子的身体日渐糟糕下去,首辅在权力的角逐中,逐渐取得上风时,这些人倒向于强者,也在意料之中。
再者,这段时间内,朝里许多大臣都收到了来自家族方面的书信或是专人上门联络,希望他们能够支持杨阁,推行新法。这些官员中,有不少人家境贫寒,是靠着族中供养才能读书应举,最终走向仕途。即使做官之后,也靠着族里提供的便利,在官场上获得晋升。家族平日的供养,此时就是讨取回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无法拒绝家族方面的要求。
杨廷和的提议在他们看来,也是百利无害,如果真能把这些规章制度化,说不定,大明朝就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大臣的权益,可以得到制度上的保障,日后的史书上,自己这些人,也可以留下浓墨重彩。
官做到一定程度,经济上地位上都有了保障,有一部分人,就开始考虑要名留后世,为自己死后的名声以及子孙考虑了。杨廷和的制度,对他们来讲,能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能尽最大力量保全宗族,是以杨廷和的旗下,汇聚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杨廷和的脸上,依旧是悲痛的神色,可是目光里,掩盖不住着一种亢奋的神彩,一些人就已经猜到,大事成了。
“太后已经诏准,宣梁、毛、蒋、费四位阁臣回朝听用,另外,我们的提案,也基本都点头答应。”回到朝房之后,杨廷和先是向众人通报了这个消息,随后又云淡风轻的表示:
“太后是明理之人,知道我们的要求符合道理。众位放心,圣旨随后就会颁下来,今后……内阁的命令,将暂时取代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