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正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
书成时已是六月,此时的白林城早已完成了春种,田地里的菽苗长势正好,番薯叶也上了百姓饭桌,因为之前战时,世家大族和各商户捐了银粮,加上朝廷的赈灾银粮,还有许多人战死沙场,所以西北各城的百姓的日子且能过熬得过去,并没有出现大面积逃荒,甚至易子而食的场面。
《战场杀》便像是一针强心剂,直直的扎在了西北百姓的心口,闻此书者莫不是涕泗横流,却心中更加坚定,书中极具感染力的故事与话语,安抚着西北百姓受创的心灵。
喜娘瞧着这般反响,便去信给林老板,建议其宣布将此书所得,用来开设学堂,以此来收养那些在水患及战事中的孤儿,并称其会以“晋宁县主”的名义,每年会出资维持学堂的运转。
林老板接到信后,仔细端详,却也不敢随意决定,特意从梁州城赶回白林城,与喜娘长谈了一番方才下定决心。
于是不久后,晋宁书堂的名字便传遍了众人的耳朵,之所以叫书堂也是因为喜娘不想与各府书院为敌,书堂教得皆是幼子,启蒙之用。
而随着林老板宣布将《战场杀》所得皆捐出之后,以及冠上了喜娘“晋宁县主”的名头,晋宁书堂也得到了官府的肯定,白林城徐知府想要将此举推广到西北八城,毕竟大型教化对地方官员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政绩。
当初西北受水患导致民不聊生,徐知府甚至一度担心被牵连导致官道一途走向尽头,后面遭遇战事更是雪上加霜,原他都已经准备好被革职查办,流放边关了,却不料喜娘以一人之力,搅动西北八城,抗住了关外戎族的侵犯,他也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虽然并没有明言其在任满后升官之事,却也八九不离十,故而对喜娘很是友好。
不过到底有些急功近利,书堂一事可大可小,白林城一城且还好说,便是多办几个花费也不算很多,但若想在西北八成推广,那边是难如登天,不仅是银子的问题,还有生源问题,是否会遭受当地氏族的敌视等等。。。。。。
故而喜娘拒绝了徐知府的提议,倒是有一事,喜娘提前跟徐知府提了一嘴。
便是关于在西北建织造坊和畜牧场的事情,其称只要等关外的羊毛一到,织造坊便能动工,到时候西北民妇便能入织造坊做活,补贴家用,产出的羊毛织品也会卖到大康各处,官府便能多一项税收,到那时再想要设立书堂,方是时机。
至于畜牧场,包括家庭养殖和牧场养殖,一是织造坊建成后,畜牧场可以供应一部分羊毛,另外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