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写的差不多。他花光了家产和妻子的嫁妆,后来被妻儿赶出来,靠偷盗乞讨过日子,这都是真事。他的小老婆离开他另外嫁给军阀,后来送钱给他,也是真事。连老文和李老头都是真人。然而我凭空捏造了一个早熟的、沉溺在病态的个人感情里面的“杨家小孩”,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写得更复杂,更曲折了。我写了《憩园》的旧主人的必然的灭亡和新主人的必然的没落,可是我并没有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鞭挞那些腐朽的东西,在我的叙述中却常常流露出叹息甚至惋惜的调子。我不应当悲惜那些注定灭亡和没落的人的命运。衷心愉快地唱起新生活的凯歌,这才是我的职责。我知道当医生的首先要认清楚病,我却忘记了医生的责任是开方和治好病人。看出社会的病,不指出正确的出路,就等于医生诊病不开方。我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所以我开不出药方来。
至于《第四病室》,它是在重庆沙坪坝写成的。小说的背景在贵阳。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一九四四年六月在贵阳中央医院一个三等病房“第三病室”里住了十几天,第二年我用日记体裁把我的见闻如实地写了出来。病人、医生和护士们全是真人,事情也全是真的(不用说,姓名都是假的),我只有在杨大夫的身上加了好些东西。第六床那天早晨真的搬到内科病房去了,他究竟是死是活,我并不知道。进院来割胆囊的是睡在我旁边病床上的病人,给我看病的也不是女医生,虽然在这个病房里常常看得见像杨大夫那样的一个年轻女医生(我指的是相貌和动作)。我躺在病床上观察在我周围发生的一切,看见人们怎样受苦,怎样死亡,我联想到当时的旧社会,我有很深的感受。对那个烧伤工人的受苦和死亡,我感到极大的愤怒,关于他我写的全是真事。他的烧伤面积比丘财康同志的小得多。可是公司不出钱给他治病,公立医院也因为他没有钱不好好给他治疗,让他受尽痛苦而死亡。别的病人也因为没有钱买药耽误了治病。这些都是真的事实。只有那个“善良、热情的年轻女医生”的形象是我凭空造出来的。这是病人们的希望。至少我躺在病床上受苦的时候,盼望着有这么一个医生来给我一点点安慰和鼓舞。
《第四病室》跟《憩园》和《寒夜》不同。它没有《憩园》的那种挽歌的调子,也没有《寒夜》的那种悲愤的哭诉。然而它的“一线光明”也只是那个同情贫苦病人、想减轻他们痛苦的“善良热情的女医生”,再没有别的了。但是在那个环境里她能够做什么呢?她也只好让那些本来可以不死的贫苦病人一个跟一个呻吟、哀号地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