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方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是名字有些相似,碰巧会画画,画了一幅不入流的同名画作《奔马》罢了。
李平看到徐秀才干净的手指,不由蹙眉:“徐秀才,还是不习惯用粉笔吗?”
徐北宏摇摇头:“我试过,不好用,也用不好,干脆就不用。
”
徐秀才抵抗新生事物,他有预料。
粉笔看似虽小,意义却是重大的。
这玩意没啥技术含量,原料就是石膏,生石膏是药材,而熟石膏能用来做豆腐,这东西在店里买生石膏,也就两三文钱。
买来的生石膏将其烧成熟石膏,放到由乌赫拉提前制作好的模具里,加入黏土搅拌,之后晒干即可达成。
虽然无法跟后世的工业产品相媲美,能在黑板上留下清晰的痕迹,那便足够了。
徐北宏之所以抵制用粉笔来上课并不只是书写习惯,更重要的是读书人心中那份架子,用粉笔写字,弄得一身灰,这对读书人而言,有辱斯文,另外就是这套教学方法毫无用处。
“走吧,让你看看,我是怎么用的。
”
李平招呼着徐北宏,准备给他演示一遍。
这所山寨蒙学,由两间草棚打通而成,还有一间是就是徐北宏的住处。
里头搁置着十来根木匠制好的长椅,三三两两学生同坐在一根长椅,人手一本蒙书《三字经》一块小黑板,一张破布,景况是极其寒酸。
古人没有完整的教育系统,只有历代传下来的先生礼,弟子规。
其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带着弟子们读,接着弟子摇头晃脑地背诵,老师再逐字分析讲解,然后答疑解惑,基本就没了后续。
等到弟子成了老师,把老师那套教学模式搬过来一用就好了。
但眼下在这个教室里,这套教学就出现了问题,寻常蒙学私塾一位先生最多不过带一二十位学生,通常不会超过十个,可如今教室一窝就是五十个孩童。
也难怪徐秀才一脸郁闷的样。
人家也有话说了,你让我带的都是什么人,教室里大小都有,小的不过六七岁,调皮捣蛋,大的十四五岁,朽木不可雕。
如果不是靠这份先生工作吃饭,估摸着徐北宏当时就想卷铺盖走人。
见到李平和徐秀才进了教室,张虎子和钟田海带着学生们吆喝起来,两人年纪虽然较大,但李平没放过他们,连带矿场里几个差不多年纪的孤儿拉到教室学习认字。
至于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