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陷 (第2/11页)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回头往门口一看,俩黑黝黝的小伙子正抱着一挂五千响的大红皮搁外头等着……
我心里又是一哆嗦,感谢机场安检,没让我继续丢人。
那横幅实在太过醒目,机场里进进出出的人全往我们这边儿看,我催着厂办主任说,大哥,路远,咱们抓紧走吧。
厂办主任这才回过神儿来,说,对对,咱们车上说。
边说边往我身后模特她们仨身上看了一眼,嘟囔了一句,姑娘真白啊。
说完嘴里又是一吸溜,整个一副色魔脸,我又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接我们的是两辆奔驰商务,看得出来这小厂是挺不差钱。
按厂办主任说,从这里到他们那地方还得跑三小时,一路上厂办主任倒是没再犯神经病,给我断断续续说了说创业史。
这厂子最先是从一个小山村里开起来的,属于村办企业。
按厂办主任说,他们那个村往上追二百年都是一个祖宗,先人是明朝末年的南方大族,为躲避战乱举家迁徙此地。
村里大多数人都姓吴,沾着亲带着故,基本没外人。
整个一桃花源的翻版。
小山村几年前还是全市闻名的贫困村,一穷二白啥都没有,村里人靠山吃山几十年,家家户户靠着从山里砍树卖木头赚钱,后来市林业局下了文,要搞天然林保护工程,说不让砍就不让砍了。
眼看着全村没了营生。
厂办说主任说,幸亏老吴家祖宗保佑,祖坟上留了一股青烟,就这么烂的地方,硬是出了个大学生。
大学生有良心,毕业在外头闯荡了几年赚了点钱,带着钱回了村,说要给村里人找条活路。
数了数全村的营生,大学生发现了一条活路。
村里人会做一种小蛋糕,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做一点供养祖宗用。
大学生在村里先整了一个小作坊,试着做了做,亲自出去跑销路,没承想这小蛋糕往外一卖,反馈格外地好,卖到哪儿都是供不应求。
起先是在乡镇里的小卖部上卖,后来发展到周边的县城里,再后来就进了市,而后越做越大,短短几年,成了一家覆盖全国的零食加工厂。
买卖做大了,大学生索性在市里买了块地,盖了新厂房,眼看着成了本市的著名企业,全村人就靠卖这种小蛋糕,愣是发了家。
整个一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
厂办主任越说越兴奋,说这大学生厂长就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