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讲究 (第3/4页)
黄柏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台县的旅程。
这十余位先生,有的是在四年前的那场大动荡中,就被贬的人,也有近两年陆续遭贬的人,有的人曾主政一方,有的曾是工部、刑部的官员,其中有两位甚至是曾带兵上过战场的武将。
要不是陈凤琪这位东家的想法总是出人意料,现在的高院长再怎么有心照拂某些人,也不会想到,还能将这种身份敏感的人,都往书院里安置。
哪怕这些人要么是家无恒产,本就两袖风,丢了职位,也就丢了经济来源,有的则是被抄家、没收全部家产,虽侥幸保全性命,没有被流放,或是被罚入贱籍,却生活困顿。
而他们这些人的人品与能力,高院长早就了解,从刘承业那里知道这些人的艰难处境后,在没有什么办法帮助他们时,只能干看着。
既然陈凤琪鼓励他抛开要顾虑,尽量给书院多招揽些真正有能力的人,高院长为完成东家交待的任务得同时,终于还是下定决心,通过某些渠道,联系上那些或在四处漂零,或是在乡下结庐而居的人。
以高院长的切身感受来讲,这南江书院纵然给不了那些人富贵,却能让他们获得一处安宁的栖身之处,收入虽然不算多,却能满足养家糊口的生活所需,还能教书育人,实现自身价值。
前往高台县方向的一艘客船中,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走进其中一间面积狭小的客房,恭敬的说道。
“爹,我刚才打听过了,这艘船明天会在平江县码头暂停,不能直接抵达高台县,不过平江县与高台县相邻,陆路过去,只需半天时间就能到高台。”
留着短须的中年男子点点头,坐在一旁中年妇人难掩担忧的说道。
“这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南江书院那边会不会派人过来接?”
中年男子许君延苦笑着回道。
“听说那南江书院是高台县的一户乡绅,为方便培养自家后辈,新开办的,由于准备不足,才会出现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否则我也没机会被聘上,估计不会有人接。”
中年妇人闻言,想想也是,那乡绅不是什么有底蕴的大户,肯定不会事事考虑那么周到,看着男子心疼的说道。
“夫君是为了我们,才会接下这份聘请,千里迢迢的辛苦奔波到此,若是不适应这边的环境,该如何是好?”
“娘子不必担忧,介绍我来这南江书院的故友,为人十分可靠,他既大力推荐,想来那南江书院,应该真是个好去处。”
就是一想到因为他的缘故,连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