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麦衣轻些,则被风吹远。
每一个干净的麦堆旁,就会有两个拿着老扫帚的把式,有节奏的将麦堆上较重的麦穗和麦秸轻轻抚扫下去……
一个个青黄灿灿的麦堆,越来越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粟末地的人们,嘴巴也张得越来越大,笑容也越来越多。
阿布在麦场上,几乎是最忙的人。
一会儿,指导如何将卖场铺得不薄不厚,让牛能拉得动碾得干净效率高。
一会儿,又要和贾农商量麦草安全储存的事。
一会儿,看着扬场的样子,又叫过申徒石和贾农,看能不能做出早在汉代大中国就已经发明的扇车。
一会儿,……
扇车,可是现代化农业机械普及以前,在大中国农村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农具。
这玩意,欧洲直到1400多年后才能出现。
唉,好东西,需要推广,也需要举一反三,升级创造啊!
很快,就遇到一个大问题。
什么问题?
粮食太多了。
原先,根据贾农的推算,两千亩麦田,按照中原麦子的丰产状况,就能收六千石。
那是按照一亩三石的产量算的。
可是,根据现在在卖场里按斗装麻袋的情况看,这产量明显超出众人的预料。
阿布的前世,东北的小麦亩产并不是全国最高的,最高的能达到一千六百斤以上。
但是,那也能达到平均亩产八百到一千两百斤之间。换算成这一世的产量,也就是每亩六石到十石。
这一世,虽然没有特高产麦种和农药化肥的保驾护航,但是阿布挑选的麦种,也在当时能找到的麦种当中是最好的。
跨时代的浸种技术,保证了出苗率。
特地选取的土壤,是全球最好的黑土地,这可是原生态、肥力正在最大值、还没被各种农药化肥摧残过的土壤。
再加上可能受阿布穿越后自带的主角光环,影响了大东北的短时气候,几乎是风调雨顺。
时代一流的灌溉技术,超高强度的防护措施……
不高产,说不过去。
最后,所有麦子称重过后一算,亩产竟然达到了五石。
一万石,足足比预计的多出四千石。
五斗为一斛,十斗为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五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