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海42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着另外一个方向行走,这样可以避免脚步错杂,或者失去平衡;下山时尽量走直线,不要随便乱拐,背挺直,膝盖稍弯,以减少走路时带来的冲击力。
在路上,刘钧还教大家野外生存的技巧,如猎捕技术及处理和食用;野外可食植物的寻找和食用;寻找水源和取火的办法,等等,这7个人觉得这一趟行动太值了。
这一次,除了刘钧带了一些军用压缩饼干外,于德水他们一点干粮都不带,他们边学边练,捕食野生动物,野外烧烤以充饥。
一路上,他们穿着蓑衣,有时顺着公路走,遇到敌军就躲避,见到村庄基本绕弯。刘钧也没说目的地,只是带着大家不停地走!
到了下午,太阳快下山时,刘钧从地图上看距离目地的不远,半山腰有一个有点破旧的小寺庙,就打算让大家在此休整,明天再出发。
这是一个小尼姑庵,有人,虽然比较破落,但很整洁。
刘钧让于德水进去查看情况,因为他会讲江西本地的话,不容易暴露。
很快,于德水回来。
“这个尼姑庵有16个尼姑,庵主叫慧明,85岁,基本走不动了;另外15个,有老有少的,为避嫌,庵主只同意我们在外面的草房休息。”
刘钧他们找了一个避风的角落,中午打猎时捕获了一只野山羊,比较大,他们七个人才吃了一半不到,所以晚上又拿出来,用火烤了一下就分开吃了,也许是烤肉吧,香味传到庵里,惹得几个小尼姑伸出头来看,羡慕得不得了。
于德水用当地的话叫她们过来,开始她们不好意思,把头缩回去,很快就小心翼翼出来,也许看到他们没有恶意吧。
其实尼姑是信佛教的,佛教里没有规定一定不能吃肉,由于很多寺庙都是建在山里。和尚、道士、尼姑都是自种一些水稻玉米蔬菜类的植物,吃肉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人们以为他们都不吃肉。
于德水给了几块肉给她们,很快大家就熟络起来了。
刘钧仔细观察这个尼姑庵,整个院落结构严谨,布局得当,具有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风格,环境幽静,古色古香,看样子香火还是有的。
刘钧叫来一个小尼姑,小尼姑看刘钧是这些人的头目,有点害怕。
“小姑娘别怕,我问你一件事。”
“你们这个庵叫什么名?”
“叫莲慈寺。”
“还有别的叫法吗?”
“有时也叫‘三保经堂’。”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