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生活 (第4/5页)
糖油粑粑真好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三娘一看这架势,赶紧说:“阿娘,你等着,儿去给你拿几块儿点心包好放篮子里,等去人家等妇人发动的间隙要是饿了还能吃一口垫垫。”
虽然武帝登位后一系列的施政举措里也有鼓励百姓尽早分家另居的,但父母在不分家这点的影响不是这五六年就能大范围改变的。
而且阖家聚居也是一种百姓抱团生存的方法,互帮互助的把日子过下去。
武帝也减免很多赋税,最近两年还自主征召兵士,而不是强征了,但百姓还是习惯了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
除非是经商的人家,才会子女一成家就分家。
因为武帝不抑制商业发展,反而鼓励,有很多优惠政策,分家是能把利益最大化的,导致商户人家分家的倒是多些。
李大兄在金吾卫,守卫金光门,住在长安城内最是便利,毕竟他天不亮就去上值了,有的时候有个什么事,旬休日也是说走就走的。
长安城,居不易。
李大兄又是自幼跟随李父长大,亲父已亡故多年,又是边人,也就没什么父系亲人可找。
所以,成婚后,生了两个小子了,还是住在这医堂后的东厢房里。
要说李家能在长安城内有这么一处不小的房产,李三娘夜晚复盘的时候,搜寻原身的记忆,就觉得李父肯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毕竟就记忆里,李母从李三娘少时就带出来的话来看,李父年轻的时候可不容易,必然是有一番艰苦日子且发生了什么,才能在这长寿坊有这么一处居处的。
李二兄一家子自然是因为要经营药柜了,李父现在已经不管药柜了,只管坐诊,医堂和药柜的琐事都是李二兄在管。
再就是两家子都是为了四小只的前程,肯定是住在城内才便利,最优选。
只是虽说是不小的房产,但因为前面一排都用来经营医堂和药柜了,占了一大块儿。
李父李母还要保留李三娘出嫁前的闺房,只能委屈四小只住在一起。
也幸好四小只都是小郎君,才能都睡在一起。
要是有女娘,这用作四小只书房的房间,估计得拆分建个院墙给小娘子来住了。
送走了李母,没一会儿陈牙郎就登门了。
李三娘和陈牙郎交代了一下自己的要求,就在长寿坊,离李家近,最好有口井,不拘多大,能住下她自己和露珠儿就行,只要半月内能尽快交房签契,价钱可以稍稍加些,也愿多给牙郎些中介费。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