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觉得边饷要给足了,然而张四维所说的客观情况也切实存在——边线此时无战事,边饷发足了,别处能用的银子就少了。
“柳阁老心系边事,本辅自是明白,但柳阁老可知,山西、操江、宁夏各地皆缺银,以朝廷的银两,如何能够赈济各处?”
申时行于此事无可无不可,王锡爵则站在柳贺这边,但最终仍是僵持着。
之后又召来六部尚书、侍郎等再议。
自柳贺入阁以来,这还是第一回 召开廷议。
廷议的形式与会推、廷推相似,内容则不同,廷议之前,先由内阁官员将其所议之内容备揭帖交予各衙门官员,再对具体事务进行协商,协商结果报给天子,由天子下定论。
廷议是大事,事由各衙门官员都已知晓,众人来时,视线不免往柳贺的方向多看了两眼。
能到这个位置的官员无一不是人精,众人都清楚,在这桩事上,无非是张四维与柳贺意见不合罢了。
柳贺才入阁几月,便有了和张四维掰手腕的能力,这着实令人侧目。
文渊阁内十分安静,众官员并未交头接耳,就算平素相处甚笃的官员,此时
也只互相交换个眼神罢了。
吏部尚书王国光。
礼部尚书余有丁。
户部尚书张学颜、工部尚书曾省吾、刑部尚书严清及兵部尚书吴兑均是一脸肃穆之色,其余在场官员或埋头苦思,或眉头紧皱,倒没有谁神态十分放松。
内阁四位阁臣居于上首,此事虽与柳贺息息相关,他神态却十分放松,有滋有味地品起了茶水。
六部几位尚书先不必说,九卿衙门的官员他大多都识得,这些人心中是何想法,柳贺大约也能猜中一二。
张四维先出声道:“柳阁老的意思,各位想必已经明白了,边饷事关重大,然朝廷各处花销众多,就算要付,恐怕也不能尽付。”
若是张居正为首辅时,他一人独掌票拟之权,朝廷要是不需经其余几位内阁学士协商,他写下票拟,再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批红,朝廷大事便可决定,可张四维无论为人为相都远不如张居正,他独掌票拟权,次辅申时行第一个就会不同意。
因而如今,票拟之权由四位阁臣共掌,朝廷大事由四人共同协商决定。
柳贺道:“元辅,我并非无的放矢,四川、山西等地兵饷缺口甚大,若再有拖欠,恐引起兵卒哗变,你我都担负不起。”
其实这就涉及到银子该怎么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