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第2/3页)
吴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清立国以来第一位身负刺探重任的织造钦差大臣。康熙曾明确告知其使命:“已后有闻地方细小之事,必具密折来奏……倘有疑难之事,可以密折请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
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康熙朱批奏折3119件,包括大学士、部院大臣、督抚、将军等百余位文武要员历年所上奏折,而曹寅(含曹颙、曹頫)、李煦所上密折共619件,接近总数的20%。奏折中,只有极少数涉及织造事务,足见康熙一直以曹寅等人为耳目,秘密监视江南士民动向。
曹寅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上任江宁织造,自后担任江宁织造长达21年,并四次兼巡盐政,是康熙在江南最宠信的心腹。不过相比于政治上的密探监视,曹寅在笼络江南文士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更为显著,书中所提江宁织造署西园一度成为江南文化中心绝非虚构。曹寅才学出众,礼贤下士,兼之有独特身份(曹寅是明遗民顾景星外甥),容易赢取士大夫的认同。他充分利用了自身优势,在江南高举斯文旗帜,为此而不惜财力。如其经常慷慨解囊,为诸多文士刊刻文集提供经费。而与大批江南名士应酬交往、流连诗酒、诗文唱和,更是其日常生活。
在曹寅的不懈努力下,许多江南遗民文士逐渐转变立场,或开始与清廷合作,或彻底放弃反清复明之志。如著名遗民钱秉镫曾多次起兵抗清,是坚定的反清复明分子,但他与曹寅订交后,竟为其《楝亭图》题咏而东奔西走,临死前还留下遗书,将子孙托付给了曹寅。曹寅能赢得钱氏此等人物的绝对信任,足见其“统战”成就。
而康熙也多次南巡,并亲自拜祭明孝陵,借以消泯满汉对立情绪,笼络人心。事实表明,康熙南巡虽然花费巨大,给沿途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但在缓和民族矛盾方面确实起到了重大作用。
政治的稳定带来了江宁经济的复苏,正是在此局面下,云锦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一跃成为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历史上南京云锦织造工艺及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鼎盛之时,官方、民间拥有3万多台织机,近30万人以织锦及相关产业为生。
关于云锦的种种绚丽及金贵之处,可参见曹雪芹名著《红楼梦》。如第三十三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节,雀金裘便是云锦。晴雯用的补料是孔雀尾羽上的翠绒,这种绒具有立体浮雕效果,在不同角度下观看会呈现出不同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