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基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它有条件在各大洋派驻舰队,因为舰只可以在各地几百个码头装煤。即便如此,那些舰队也无法跨越大洋,只能在当地游弋。没有这样的基地网的国家要么完全无法投射海军力量,要么得靠盟国的善意帮助。1904—1905年间,俄国在与英国关系的低谷期把波罗的海舰队派往远东的时候,每一艘军舰的甲板上都堆满了煤;在法属殖民地各港口间航行期间,甲板上小山一样的煤堆把大炮都挡住了。
另一重矛盾是,烧煤的舰队虽然理论上可以跨洋航行(蒸汽船两天能航行500英里),但实际上打仗仍然在海岸附近。部分的原因是它们仍然受到同样的战略因素的制约,而且它们与之前的大型帆船一样,在无线电发明以前在公海上等于是瞎子;它们的视线真正得到扩展要等到配备无线电的舰载飞机的时代。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所有海战都是在离岸100英里之内的水域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同样的情形,尽管那时已经发明了雷达、航空母舰和远程巡逻潜艇,人类也掌握了海上补给的技术。对此,归根结底的解释是,大海实在太辽阔了,舰队面对一望无际的深海只能望洋兴叹。美国飞机在中途岛炸沉日本的航空母舰是世界史上屈指可数的一次真正大洋作战,那次靠的是精明的推测才找到日本的舰只;最终于1941年5月在布雷斯特附近沉没的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曾两度摆脱英国舰队的追踪;而盟国的护航舰和升出水面的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中部的海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巨大缓慢的商船队目标大得异乎寻常。海上风暴也严重妨碍侦察敌踪,比如,日本人就利用了大型气候锋面来掩护他们1941年12月向珍珠港的进发。另外,远距离和近距离武器装备的使用一直难以协调。鉴于此,可以设想海洋也许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继续是人迹罕至的神秘王国。
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则是肯定无误的,无须设想。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大部分水面是开放的海洋,多数大规模海战只发生在这片水面的一小部分。如果我们套用克里西名著的标题——“世界上15场决定性的战役”——把“决定性”定义为“具有持久的、超出地方范围的意义”,也列出15场决定性海战的话,可能就是下面这个单子:
萨拉米斯海战,公元前480年:击败了波斯对希腊的入侵;
勒班陀海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