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2/4页)
年糕粉丝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胡亥所说的乃是汉唐时期的军制。
不过他也指出:“随着战事变少,文举兴起,武将的地位或将下降,想要取之平衡恐怕是困难重重。”
“在我看来无论是抑文重武,又或是重武轻文都不可取。”胡亥缓缓道,“有道是得民心者能得天下,但同时——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胡亥说到这里,也有些不好意思。他搔了搔脸颊,抬眸看向始皇帝嬴政:“听起
来是不是有点既要又要?”
又要推广科举,又要保持秦师力量。
想要文武皆能掌握住,往下细数各大朝代能够维持住平衡的也大多不过一两百年。
嬴政朗声笑道:“这有何不可?”
他眉飞色舞,嘴角含笑:“要朕说你素来谨小慎微,如今才有了三分朕的模样。”
胡亥闻言,登时乐得合不拢嘴。
嬴政与胡亥是父子情浓,而在场官员则看着胡亥公子,眼底情绪复杂万千。
事关百越战事,参与朝会者皆是重臣。
除去三公九卿外,在场的其余人皆是才干出众,深受始皇帝信任的官员,例如已从仆射被攥升为太中大夫,更隐隐有风声或将荣升学正,成为三公九卿外第十人的淳于越,又比如在第一任科举中荣获前十名的新锐陈平周勃几人,还有口无遮拦时而升官又时而被贬官,升升降降至今还在博士位上的刘季。
而公子公主之中,参与小朝会的唯有阴嫚公主和胡亥公子。前者乃是曾在始皇帝东巡时负责监国之人,又曾与主婿一同镇压匪徒,还曾揪出匈奴奸细,参与事关百越战事的小朝会无可厚非,至于后者嘛……
满朝文武大多是当胡亥公子为添头,直到刚刚胡亥公子点出灵渠之用后才赫然发现——胡亥公子可能并非他们所想的模样,只是跟着来听听的,而是真的有意见要发表!
再看胡亥公子对军功爵一事上的见地,朝臣们心情越发复杂。他们可不相信这是今日提出,胡亥公子立马得出的方法……恐怖陛下早有揣测,甚至以此教子过!
朝臣想到这里,一个个恍然大悟。
这两年,胡亥公子都是由始皇帝亲自教授的!
与胡亥关系相对亲密的官员心下欢喜,至于其余官宦便有种说不出来的情绪,有几人更是联想到扶苏公子身上。
一眨眼的功夫,扶苏公子已去上郡两年。
上郡的发展很是速度,不但与匈奴打得有声有色,而且当地黔首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