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是地方赖账怎么办?”
“让地方拿他们手中的土地做抵押,逾期不还,就拿那些土地还债,所有相关官员的考评和晋升,都与他们经手的债务还款情况直接挂钩。”
皇上若有所思的皱眉回道,“那些土地并不值钱,虽然大部分官员都会在意自己的前程,但若遇上那种不在乎考评和晋升的官员呢?”
有些没上进心,只想留在一地当土皇帝的官员,还有一些因各种原因将要致仕的官员,他们要是赖账,银庄可就拿他们没办法了。
“所有经手人,都需承担连带责任,他们自身还不上,就让他们的子孙后代接着还,还完之前,子孙禁止参加科举。”
这个办法有些熟悉啊,皇上随即想起,皇后曾在此前用这招对付过那些贪官污吏,效果极其出色。
再加上无官不忌惮的稽查司的存在,那些官员一般也不敢通过加征税赋、盘剥百姓的手段来填坑。
而地方只要没有遭遇什么大灾大难,每年地方所收缴上去的税收,都会留足地方所需花用,只要那些官员别太贪,就能还得上那些可分期还的贷款。
正如皇上所料,这一决定在朝堂上正式公开后,顿时在朝野上下引起轩然大波。
有些人质疑那两地官员可能存在夸大其辞之嫌,有人认为就算那一带有发生旱灾的风险,也没必要投入这么多。
朝廷的钱是有数的,往益州和华远两地投入太多,势必会让其他衙门在支取经费时受限,当然会引起许多不满和反对。
两位丞相和部分户部、工部的官员,都是相关规划方案的参与者,也因此而招来大批的抨击。
柳明月也不想与这些人多话,直接上人端上提前备好的承诺书和印泥,看到承诺书上的内容后,刚刚还在正义凛然的大放阙词者,都在瞬间变得哑口无声。
眼看苏福端着托盘在文武百官中走了一圈,还特意在那些出声反对者面前多停一会儿,却无一人敢在文书上签字画押,皇上的心情特别好。
“既然众卿都不敢保证那益州和华远两地不会发生旱灾,我们朝廷就要防范于未然,提前做好最坏打算,何况那一带本就是多旱少雨地氏,不管是给那里修路,还是兴修水利,都是能利国利民、造福后代之举,总归钱不白花,对吧?”
崔相迅速站出来道,“陛下圣明!”
其他众人也只能跟着附和,表示认同,纵有再多的不满和反对,在看过那份能将自家九族的家财都给赔上的文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