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曹魏名守刘靖 (第2/2页)
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粮问题,推广军屯,实行屯垦戊边,寓兵于农的政策。同时要别民夷,必须足民食,伴随着兴修水利,灌溉稻田。
为此刘靖在公元250年,兴建了当时蓟城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戾陵和车箱渠。步入晚年的刘靖将军为了百姓的殷富,在北地的朔风声中,亲自登上梁山,观察地形,勘察漯水。他派遣部下丁鸿率军士千人,在选定的地址上修筑了戾陵主堰,此堰高一丈、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步,因在戾陵附近,故而得名。在戾陵水门,下接一条引水干渠,因形似车箱,故名车箱渠。通过车箱渠分出一部分河水,平地导流,注入蓟城西北的高梁河,再沿高梁河西岸开支渠,以达到灌溉农田,发展水稻生产的目的。
这是一项巨大的水利工程,也可以说是一件功在千秋的政绩。它在山洪爆发的时候可以用来防洪,山洪乘堨东下,免遭山洪侵害。在平时则用以灌溉稻田,取得丰硕的财政收益:灌田岁二千顷,凡所封地百余万亩。同时由于水利条件的改善,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三更种稻,边民利之。这里的三更种稻,个人理解绝不可能是一年种三季,蓟城的地理纬度决定这是不可能的,大抵是因为水利发达了,可耕田增多,通过轮作休耕,养地的方法来提高粮食产量。刘靖死在守卫边防的岗位上,时为嘉平六年。
他儿子刘弘是西晋著名的大臣,达于政事,在荆州驻守时期亦成一代名守,百姓追思,看来名守也能遗传,也算一门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