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第5/7页)
黄柏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排得周全,大恩不言谢,他郑重其事的拱手道。
“卓定当不负兄长所望!”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沈卓早看出何殊从没掩饰过的一些性格与思想观念,务实,是其身上最明显的性格特征。
沈卓甚至怀疑,何殊之所以始终学不会如何写制式文章,完全是因为对方打心里抗拒制式文章的那些华而不实的规则要求。
从何殊平日里的言行之中,也不难看出他是位心怀天下,对天下百姓心怀怜悯,愿意虚心听取别人想法的人。
所以何殊即便不这般强调,沈卓也不曾怀疑对方是不是心存拉拢之意。
虽然也确实很感激对方为自己用心做出的这些安排,但他能够感受得到这其中的诚意,并不含杂质,就是真心为了帮他解决后顾之忧。
这种感觉就像朝廷为官吏承付医药费的举措,泽及大安所有官吏,朝廷此举确实有所图,但图的也就是官吏能够更好的为朝廷为百姓尽忠尽力而已。
离开青山书院,也就意味着他彻底结束了这段短暂的上学生活,让何殊颇为感慨,不知道自己何时还能再次拥有这种机会。
不过她不能让自己沉溺于此,短暂的感慨一下后,就将注意力放到接下来的事情上。
得知崔景怀一行要回京,知府张长平前来送行。
相较于杜乐贤虽然没有掩饰自己忧国忧民的志向,仍想复出的态度,却言行坦然大方的表现,这位张知府表现出的就是他擅长左右逢源的一面。
看得出来,这位张知府可能是因为在先帝朝见的太多,修炼出一身擅长明哲保身的圆滑本事,虽然摆出讨好恭维姿态,其实并没有攀附崔景怀这位权贵的想法。
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发挥,知道崔景怀很重视‘外甥’,就想以何殊为突破口,不动声色的言语恭维着。
可惜因他不知内中详情,恭维得再怎么情真意切,也说不到点子上,反倒让听的人为其感到尴尬。
不管怎么说,这位的政治才干与能力,都很有可取之处,人品道德也过关,是位难得的能臣,若无意外,将来的朝堂上应有其一席之地。
所以何殊也不想让双方下次再见时,场面太过尴尬。
“张大人此次功劳不小,想来等到此案落实后,朝廷应当会召张大人回京,学生在此提前祝贺张大人官运亨通,希望张大人到时能在巡捕司中挑几个得力手下一起上京。”
崔景怀迅速意识到何殊这是看上那个戏精试的捕头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