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天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中学是大家共同的希望,所以在学习上大家是都很用功的。
我们这所农村的小学校,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局面,当然和以罗老师为首的三位老师的来到是有直接关系的。我记得我刚上学的时候,虽然那个时候还是一年级,教室也还是这个地方,以前做过仓库,也是因为透风漏雨不能用了才搬离了这里。我刚上学到的时候,年龄尚小,但是教室破败的不成样子,这几间房子的周围杂草丛生,之前那个时候还没有操场,同学们也没有活动的地方,只有现在操场上的一排大树。
那个时候有文化的人本身就不多,而且能担当起老师这一角色的更是凤毛麟角了。全公社也没有几个愿意来当老师的,男老师很少,青壮年后生,愿意在家里去上工,也不愿来学校当老师。当老师虽然很轻松,也不用参加劳动,可是也都是挣的公分,而且从待遇上比正常劳动力要少很多。如果是自己村里有这样的人才还好说,要是其他村里的来跨村挣工分挣的又少,人家即使有文化也不愿意来。
有文化的女生大抵也是这个样子的,那时候农村人普遍的结婚都早,女青年到了一定的年龄,都结婚嫁人了,那时候奉行的是多子多福,不用几年拖家带口的都就变成大妈了。所以那个时候师资力量相对的太薄弱,我们村也是这个样子。
后来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村村有小学才被提上了日程。尽管如此,可那个时候能够担当起老师的确实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公社通过县里的教育机构,这才向本地的适宜的青年人提出了招聘计划。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没有结果,那个时候我们五个年级几十个学生挤在两个教室里。而且我们所用的课桌还是用砖砖块搭起来的,上面铺上简单的木板。坐的凳子也是从家里带来的,破破烂烂,各式各样。操场上更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一到下雨天就是一个一个的大水坑。每每遇到这样的天气,学生们回到家里都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泥人,家里人看上去也很心疼,导致有好多学生辍学在家,像我哥哥就是这样子的。
三年以前,我们终于迎来了转折。在公社和我们村的努力下,我们终于迎来了罗老师,张老师和杨老师三位年轻的老师。因为是跨村的原因,而且距离很远,他们的待遇也做了适当的调整。
三位年轻老师的到来就像一股清流,给我们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罗老师的提议下,大队干部也积极配合,我们小学校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破烂不堪的教室也进行了简单的修整,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