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莲子 (第4/6页)
橘子还是桔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想着总有一天父亲会接受曲情烟,另一方面曲情烟的身体也不太如愿,本就虚弱多病,这番跟着自己长途跋涉来到大业,需要好好修养,总之父亲也不会对她做什么的。如此一来,这样也好,他可以无虑的去准备碎盟的事。
皇甫恢雨不愿借助其王公世子的身份来推动复盟之事,三千王府亲兵中,他仅带了九十余名与他最为亲近之人离开大业。此外,还有在大业城中与他自幼结交的好友以及追随者,总计一百四十余人,这些人可算是他立足的根基。然而,即便加上一同前来的墨山女弟子、山如面、盛兼、松崎、王李乐家兄弟等,若与王鲜的黯劫铁骑相比,仍显得微不足道。
途经阳千城,于烂山酒肆稍作停歇,阿?见到了其父母,皇甫恢雨此时方知她的大名乃千见云。家人重聚,亦算圆满,千见云一家赠予皇甫恢雨诸多酒水与食物。离开烂山酒肆,继续向西行进,踏入方山县境域。西行山脉层峦叠嶂,在此处折转向西,山的另一侧即为繁郡。溶月溪蜿蜒穿山而过,注入山脚下的鹿星泽,溪旁月季盛开,光映水中,故名溶溶月。鹿星泽方圆四百余里,夹于东西两侧的离尘坡与风花坡之间,两坡交界处向上有一座渡渡观,虽已荒废,却是登上山顶的唯一通道。堪草书院隐匿于山顶半腰处,即便在山下仔细寻觅,也难以发现其踪迹。
堪草书院隐匿于山腰,主因规模有限,往昔为近畿四大书院之一。格局虽小,五脏俱全,房屋十之有八,中央为高竹花园,东西两座厢房在侧,花园北面是议事长亭,有两层,可供聚会饮食,有藏书楼、柴房伴于两旁。此处气候冬暖夏凉,夏季少雨,实乃避暑胜地。皇甫恢雨年少时曾于此读书,然居时不长,旋即随皇甫珏征战而去。今书院渐趋没落,有名望之教书先生多已离院,或为功名利禄奔赴京、钧、大业及其他城镇,不过书法大家赵弘藉、文豪孙传、诗人韩风皆于此执教,张锡乾、长孙璇、卫铜、贺泉等人亦曾于此求学。时过境迁,既无先生,自无学子,书院往昔风采难再。今书院之管事者名曰谌慕华,也是此地学子,亦为最后一人。本为方山县令之女,县令升迁后,她不愿随父母赴京城而离院,遂长留于此,迄今已十余载。谌慕华乃薛银序知交好友,亦曾见过皇甫恢雨。薛银序于此之时日,远较皇甫恢雨为长。提及薛银序之名,谌慕华自然忆起,遂热忱地将皇甫恢雨请入书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余人挤在书院内略显拥挤,皇甫恢雨只好把从王府带来的亲兵安排在渡渡观,以免过度打扰谌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