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爱伦·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的恐怖题材本身就非常引人入胜,也很是有趣,然而将之改编成小说却不适合;浪漫主义作家应该谨记此点,一旦在这些不讨人喜欢的题材上花费功夫,可能会让人厌恶,乃至触到他人的逆鳞。然而,要是这类题材真的必须处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题材本身要是有着严谨的真实性,那么,就相当于有了神圣光环的支撑,这么一来,写作传统上的正当性就理所当然地具备了。比如说,我们在读到“圣巴托罗缪之夜”、“里斯本大地震”、“伦敦大瘟疫”、“贝瑞西那战役”,还有“因为牢房太过狭小,加尔各答有一百二十三名犯人窒息身亡”等天灾人祸的新闻的时候,怎会不产生某种心灵的震颤和激动呢?这些新闻能够让人心灵为之颤动,就是因为它具有绝对的真实性,要是这些新闻不过是子虚乌有,我们就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反而会觉得无比厌恶。
上面我说的那些,都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关于灾难的新闻;可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使天灾人祸给我们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即在这些事件中,有太多受难死亡之人。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苦难出现在人类的历史当中,可我宁愿把写作题材放在那些个人身心受到磨难和痛苦的方面,而不愿书写那些集体受难的大灾祸。事实上,真正终极的痛苦感从不具备普世性,而只能是非常个人的;所以,往往是个人承受着极端的痛苦和恐怖,而不是集体;我们为此不得不对上帝的慈悲抱以感激之情。
毫无疑问,“活埋”是人类最为极端的痛苦感受。在人世间,活埋这种事不仅确实存在,并且还经常会发生,经常见诸报端。生与死有着很模糊的界线,生命的终点在哪里,死亡的起点在何处,谁又能确切地言说?有的疾病会让人看上去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如同已经死去一般。可是,人体的构造是上帝最美妙的作品,事实上病人根本没有死;一段时间之后,那不可见的神秘力量,就好像将我们体内的大小齿轮重新推动一般,又再次让病人的生命机能重新运转起来。若是折断了生命的银链,摔破了金罐,还有可能修复与接合,可是,我们的灵魂又会飘荡在哪里呢?
要是把病人因处于假死状态而遭到活埋的事例(这种事的确曾有发生)撇开不论,实际上,我们还能够从人们的经验中、从医学上的直接证据里面,找到很多有关活埋的真实事迹;要是有必要的话,我立即就能给出一百个例子。在无数的案例当中,相信诸位还清晰地记得前不久在巴尔的摩发生的活埋事件,在当时,此事引发了广泛的注意,带给了人们极大的恐慌和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