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手工业:乌桓的手工业有一定发展,主要有冶铁业、纺织业、陶器业等。乌桓男子能作弓矢鞍勒,锻金铁为兵器;妇女能刺韦作文绣,织毵氍;西岔沟出土的文物也反映出西汉时期当地乌桓人的陶器业有一定规模。
4。民族融合:
乌桓被曹操击败后,逐渐衰落。除了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乌桓内迁外,其他诸郡乌桓大多留居原地,并保有一定实力。西晋初,幽州北边障塞内外的乌桓归附鲜卑,并逐渐与鲜卑融合,有一部分最后加入库莫奚之中。魏晋以后,乌桓与其他诸族错居杂处,民族成分发生了变化,形成所谓的“杂胡”。幽州和并州的乌桓逐渐内迁,遍布于今河北省的中部和南部,一部分被同化于汉族,另一部分加入了鲜卑,最终随鲜卑汉化而同化于汉族。
总的来说,乌桓在历史上曾是活跃在北方的重要游牧民族,对中国古代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发展历程与周边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关系密切,随着历史的发展,乌桓逐渐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
说到这儿我们再来提一下曹魏跟乌桓之间的那些事儿。
曹魏政权处理与乌桓的关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武力征讨:
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乌桓势力得到发展。袁绍被曹操击败后,其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族首领蹋顿,蹋顿收留袁氏兄弟并多次入塞为害,这成为曹操征讨乌桓的直接原因。
过程:公元207年,曹操为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亲率大军北征乌桓。在行军途中,曹操克服了道路阻塞等困难,听取田畴建议改道奇袭。在白狼山与乌桓军队遭遇,曹操麾下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军,斩杀蹋顿及名王多人,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2。迁徙安置:曹操在击败乌桓后,将乌桓人以及之前被乌桓人掠去的十万户汉人迁至内地。这样做既可以增加曹魏政权的税收,又能瓦解乌桓的军事力量,使其难以再次形成强大的反抗势力。
3。收编利用:曹操挑选乌桓中的精壮编为骑兵,“由是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这些乌桓骑兵成为曹操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曹魏政权的征战效力。
4。分而治之:曹魏政权将不同地区的乌桓部落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域,由不同的官员进行管理,防止他们联合起来反抗曹魏政权。
5。怀柔政策:曹魏政权也采取怀柔政策,任命一些乌桓部落的首